青衿传普韵,推普之花绽山乡
“青衿传普韵·新语沁赣南”!7月11日,赣南师范大学春蕾推普实践团在王屋岭村的推普课程迎来了情意浓浓的收官一课。课堂在孩子们清脆的普通话朗读声中开启,一帧帧学习画面在回望中重现:从舌尖轻抵上齿背的发音基础,到古诗韵律的沉浸诵读,再到故事讲述的生动尝试。队员们特意提到孩子们课堂上争先举手、一遍遍纠正方言发音的认真模样,被点到名字的小脸瞬间泛起羞涩的红晕,清脆的笑声在教室里荡漾开来。
红花映笑靥,童声兑未来
随后的“红花兑奖”环节点燃了全场热情。孩子们紧握着数日来勤勉发言积攒的朵朵小红花,排成雀跃的长队,目光在琳琅满目的奖品间流连——图文并茂的普通话读本散发着知识的墨香,色彩明艳的水彩笔召唤着想象,古朴的毛笔套装则承载着书写的庄重。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仔细清点手心里的红花,经过一番甜蜜的纠结,最终郑重地选走了毛笔:“想回家写给爸爸妈妈看!”当孩子们将心仪的奖品拥入怀中,那亮若星辰的眼神,映照出收获的纯粹喜悦,也悄然浸润了队员们心中温暖又酸涩的不舍。

心窗启新境,寄语伴成长
课程后半段化身为润物无声的人生课堂。队员们俯身贴近孩子,以自身经历为桥,讲述学习赋予生命的力量。“学好普通话,就像亲手推开了一扇明亮的窗,”一位队员的比喻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窗外是更辽阔的风景,能遇见五湖四海的朋友,拥抱前所未见的大千世界。”话语间亦流淌着质朴而坚韧的处世智慧:“碰到难关别慌张,就像咱们一遍遍练发音,多试几次,总能稳稳地跨过去。”孩子们仰着脸,听得格外入神。教室后排,一位家长粗糙的手背悄悄拭过眼角,低声感慨:“真是帮了大忙啊!娃现在敢开口讲普通话了……”这低语,是乡土对推普之声最深沉的共鸣。

童画寄长情,薪火启新章
当相机镜头最终定格这难忘的夏日,孩子们如潮水般紧紧簇拥着实践队员。稚嫩的小手递上精心绘就的图画,童真的追问里藏着最深的牵挂——“老师,明年还来吗?”那依依不舍的目光,如清澈溪流,在队员们心中激起波澜。大家深知,课程的句点并非推普的终点,而是王屋岭的孩子们,以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为舟楫,驶向广阔天地的崭新起航点。

回顾几日历程,孩子们从初时的羞涩缄默,到如今课堂上自信高举的手臂、清晰响亮的发言,每一步成长的印记都如此鲜明。唯一的憾意,是时光匆匆未能倾囊相授。然而,当普通话的种子落入这片红土地的心田,以勇气和好奇浇灌,假以时日,终将破土参天,亭亭如盖。这方乡音萦绕的山水间,正悄然孕育着连通未来的声音桥梁,让每一份山外的精彩,都能清晰抵达渴望的耳畔——童声所至,世界可及。
(王广福 敖礼君 余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