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传承,育在兴文”:青春护航,情暖童心

2025-07-12 14:49 阅读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三

(杜尚翠 苟海蓝 刘欣枝 张译尹 陈杰)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古韵传承,育在兴文”实践团于2025年7月11日走进宜宾市兴文县莲花镇林园社区,持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热情为笔描绘希望画卷,以恒心坚守谱写奉献篇章,以“关爱、引导、助力、传承”的坚定信念践行使命担当,旨在以专业知识为桥梁,传播先进文化理念,在实践中展现青年风采,用实际行动为兴文县乡村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一起做手语操)

7月10日上午,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古韵传承,育在兴文实践团以“传统节日,文化根脉”为主题,开展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课程。从春节的张灯结彩与辞旧迎新,到端午的粽叶飘香与龙舟竞渡,再到中秋的赏月观灯与思亲念友,实践团成员带领学生们穿越古今,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通过互动体验,知识问答等形式,课程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此次课程以守正创新的理念,为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贡献了一份智慧力量,也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了蓬勃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介绍中华传统节日)
(图为孩子们认真上课)
(图为小朋友积极回答问题)

实践团精心策划“传统二十四节气智慧传承”主题文化课程,通过节气知识讲解增进社区儿童对节气的了解,再利用对生活应用的链接和互动游戏进一步加深知识记忆,引导社区儿童感悟中华农耕文明的智慧,增强文化自信,结合理论与实践,推动二十四节气从“古老智慧”转化为“现代生活指南”,筑牢文化认同根基,培育新时代“知节气、懂传统、向未来”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者。

(图为孩子们认真听讲)
(图为小朋友主动回答问题)

7月11日“古韵传承,育在兴文“实践团对于“数字技术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专题进行了进一步调研。此次调研旨在探索如何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调研发现,大多数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难以专注观看传统活动内容,少数偏爱剪纸活动,认为剪纸能够锻炼动手能力,获得成就感,更能留作纪念。孩子们对传统文化兴趣浓厚,整体上对汉服等传统文化元素持积极态度,父母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需进一步探讨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教育问题

实践团通过《中华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课程,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古韵传承,育在兴文”实践团将继续扎根乡土,用行动诠释青春使命,持续为乡村教育注入更多活力,让传统文化在乡村大地绽放出绚丽光彩,让青春足迹与乡土文脉同频共振,用青年担当为乡村振兴铺就文化底色,让文明火种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

(图为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