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稻浪·茶杵——丽村镇的思政三原色
2025年7月9日上午,江西水利职业学院一行人来到丰城市丽村镇对木村。走进对木村红色记忆馆,触摸历史的刀锋;见一见八十年代的供销社,擂一钵热茶,品味传承的温度;聆听书记的教诲,感受时代的召唤——这是一次浸润心灵的实践之旅。
刀锋上的历史回响在对木村红色记忆馆,历史的重量凝结在几把军具上。“抗美援朝时期缴获的美国军人的作战工具,刀柄仍能旋开,露出里面的罐头起子——侵略者的傲慢与实用主义”丰城市乡村振兴学院办公室主任熊鑫为我们水院一行人进行讲解,刀身泛着冷光,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厮杀声。

三颗地雷静静陈列:一颗精工铸造,一颗设计诡秘,还有一颗简单粗粝。其中最粗糙的那颗,是游击队用土法制造的,却曾一举炸毁了敌人的装甲车。
知青馆里的青春接力离开红色记忆馆,大家移步知青记忆馆。斑驳的供销社柜台、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写满标语的旧木箱,瞬间将人拉回八十年代。熊鑫指着墙上的老照片介绍:“这些都是当年响应号召来此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他们开荒种地、教书育人,把青春留在了丽村。”谢彪书记驻足良久,轻声感慨:“知青们用双手改变乡村的热忱,与今天我们投身振兴的初心,一脉相承啊。”
擂茶里的文化传承石臼旁,木杵起落,茶香渐浓。校领导与队员们轮流上阵,将芝麻、茶叶、花生细细碾磨。村里老人解释:“擂茶要擂百下,才能出真味——就像乡村振兴,得久久为功。”

汗水滴进石臼,与茶浆交融。当最后一杵落下,浓香的茶汤被盛入碗里,众人围坐品尝,只有笑语与赞叹。
阳光下的思政课午饭后,谢彪书记慰问青禾乡村实践队:“这几天有什么感触?”队员们目光里映着几日来的见闻——红色馆的斑驳展品、知青们的旧物、这些画面在他眼底流转,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接力奋斗的重量。谢彪书记说起中国从贫瘠到富强的每一步跋涉,都浸透着实干的汗水;提及安稳日子的来之不易,三下乡的意义正在于让青春触到土地的脉搏,懂得何处才是生长的根脉。车载着茶香、汗水和思考,驶向归途。后视镜里,对木村的灯火渐亮,如同散落的星子——当年轻的心真正触摸到历史的脉动,乡村振兴的答卷,便已开始书写。

供稿:江西水利职业学院青禾乡村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