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古法藏叶韵,巧手续食光
7月7日,江西师范大学“鹿知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践服务队走进流坑村农家小院,围聚在灶台边,开展“古法藏叶韵,巧手续食光”传统美食制作体验活动,在蒸腾的灶火与粽叶清香中,开启一场探寻传统美食的文化之旅。
一叶藏春秋,一饼承古今
把糯米粉与面粉调成特定配比,撒上红糖粉末,再用粽叶当天然餐盘、棕榈叶作捆扎绳,鼓捣出散发清香的叶子饼。这道穿越古今的非遗美味,不仅能长时间保存,还解锁了节日限定皮肤:祭祀时它是祈福神器,节庆时化身团圆象征。此外,它还有“步步高升”和“阖家团圆”之意,每一口都是先人藏在美食里的美好祝福。

粽叶裹古韵,巧手续新篇
村民向队员们倾囊相授叶子饼的制作技艺。“叶子要选叶脊软的,才好裹形。”指尖翻飞间,方正小巧的粽叶雏形已成。“线要勒得稳,不然蒸的时候会散”,叶子饼中间用棕榈叶系着紧实的活结。队员们初学时状况百出,村民便轻握着他们的手,演示如何让面团与叶片更加服帖。青绿色的叶子饼在竹篮里排得整整齐齐,在一捏一压间,将岁月里捂热的技艺温度,通过指节的力度,传递给年轻的手掌。


白雾漫古意,金饼续风华
包好的叶子饼入笼清蒸,水汽袅袅中,粽叶的清香混着米香从笼盖缝隙满出。揭开笼盖时,滚烫的暖意扑在脸上,饼的叶色已转为深褐,内里的米团金黄油亮,令人垂涎,迫不及待咬上一口,舌尖上便萦绕着岁月沉淀的丝丝香甜,唤醒了记忆深处关于家与灶台的温厚眷恋。


在“古法藏叶韵,巧手续食光”传统美食制作活动中,队员们手捧形状各异的叶子饼,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传统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当年轻的手接过粽叶,那些关于匠心的故事,便在指尖得到了新的续写。每一份用心包裹的传统,都在为文化自信的灯塔添薪续火,滋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