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学子三下乡:览红迹赓续精神薪火,拓直播焕新行业旅光
红韵传情铭初心,助农兴旅启新程。为传承红色精神,助力农产品销售,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7月11日,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青春赋能宜黄土,实干共绘振兴图”2025年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开展红色走读教育、助农直播及推动宜黄当地“温淘淘”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活动,以实践之力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助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镜头聚焦山野韵,链接畅通致富路
在曹州乡间荷塘那碧叶连天的景致里,实践队队员以曹山山水为幕布,徐徐开启助农直播的新图景。实践队员们化身“助农主播”,手持镜头,在荷田间轻盈穿梭。实践队队员们将饱满鲜嫩的莲蓬,从采摘过程到清甜口感,细细讲述,娓娓道来,使网友们能够沉浸式地感受潮州水乡独有的丰收韵味。助农直播时,弹幕如潮水般涌动,互动氛围热烈非凡,最高在线人数达700余人。这场别开在直播气氛到达高潮时,队员们共同为直播间的观众带来《海阔天空》,《闯码头》等歌曲。实时订单不断地被刷新,那一枚枚还带着晨露的莲蓬,借由互联网的渠道,从田间地头直接抵达千家万户。实践队队长祝影表示,实践队已在前期接受了初步的直播培训,后续还计划构建乡校合作的常态化助农电商平台。在曹山开展的别开生面的户外直播,不但为当地的莲蓬销售拓展了途径,更凭借“云端”的力量,搭建起一座通往乡村振兴的桥梁。曹山的生态莲蓬与人文风情,也借助这波流量,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生态采摘连乡路,民宿炊烟暖客心
在宜黄的青山绿水间,打造了以“温淘淘”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实践队队员在“温淘淘”所展开的实践如火如荼。实践队深入挖掘宜黄当地特色,以漫山遍野的李子等果实为媒,打造集生态采摘、田园观光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让游客亲手摘下粉润饱满的果实,感受丰收的喜悦。配套建设的特色民宿,将古朴的乡土风情与现代舒适完美融合,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诗意栖居之所。同时,通过搭建农产品展销平台,宜黄的“竹荪菇”,“羊肚菌”和“黄精”等衍生农特产品得以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农旅融合与产居一体的发展模式,正为宜黄的乡村旅游产业注入蓬勃生机,描绘出一幅产业繁荣、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更在青山绿水间筑起了人们向往的诗意家园,让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展馆深处忆烽烟,红色基因植心间
走进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东陂战役陈列馆,时光仿佛倒流回1933年——那一年,东陂战役在这里打响,红军凭借黄柏岭的险要地形,以不足万人的兵力阻击国民党军队三个师,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实践队员驻足战役地图前,在讲解员的讲述中,触摸那段用鲜血浸染的岁月,革命先辈“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心。展馆内,草鞋、步枪、电报机等实物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当年的烽火岁月。移步红军战地医院旧址陈列馆,简陋的病床、破旧的医疗器械、斑驳的手术台,展现了战时医疗条件的艰苦,诉说着当年救治伤员的艰难与执着。红军标语陈列馆墙面上的标语,虽已模糊不清,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个热血沸腾、追求解放的年代。

陵园献花寄追思,航天故里学榜样
青山巍巍,松柏苍翠。实践队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手捧菊花,缓步走进庄严肃穆的东陂战役革命烈士陵园,在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整齐列队。“向革命烈士三鞠躬——”随着口令声响起,队员神情肃穆,深深鞠躬致敬,随后将寄托哀思的鲜花轻轻放在纪念碑基座上。祭奠仪式结束后,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烈士墓碑上的尘埃,仔细清理周围的杂草,以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离开陵园,实践队员驱车前往航天英雄邓清明的故乡。走进堂屋,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悬挂的“天宫送福”、“百福骈臻”书法作品,字里行间流露着航天英雄邓清明对祖国航天事业的赤诚热爱。从入选航天员到圆梦太空,邓清明以二十五载如一日的坚守,用“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不备”的执着,在56岁那年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这种“坚守初心、永不言弃”的航天精神,与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精神一脉相承,彰显着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和勇于担当的民族气节。
从红色展馆的烽火记忆到烈士陵园的追思缅怀,从助农直播间的热闹互动到“温淘淘”旅游的创新探索,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宜黄之行,是一次精神的淬炼,更是一场青春的实践。未来,全体实践队员将带着这份在宜黄收获的感动与力量,继续以实干为笔、以热情为墨,让红色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辉,让青春力量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发光发热,共同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吴双 刘锦颐 周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