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明《观化》欣赏
墨韵观化:叩问宇宙生命的艺术哲思
文/郑明 朱细胜
(作者单位:进贤县毛笔研究会)
李秋明的《观化》,以扇形构图为舟,载着宇宙观与生命哲思,在墨色的河流里摆渡,成为其意象绘画探索的里程碑,更勾勒出传统与现代交织、艺术与哲学共振的精神版图。
扇形弧面天然携带的循环基因,恰似宇宙生命的闭环轨迹。画面中,朦胧山水挣脱具体形态的束缚,深浅墨色交织成山峦云雾的氤氲、暮色丛林的幽晦——这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摹写,而是生命大循环的抽象投射:从洪荒宇宙的混沌初开,到生命体演变的蓬勃兴盛,再归复于自然法则的周而复始。画家以东方宇宙观为标尺,丈量自然与生命的本质,将“大循环”的哲学命题转化为墨色晕染的视觉诗学,让观者在含蓄朦胧中,触摸到宇宙运行的脉搏。
色彩与技法的碰撞,藏着传统文脉的现代重生。金笺偏红的底色如洪荒宇宙的原始辉光,为墨色的生长提供温暖母体。斑驳墨痕仿如岩石风化的肌理,暗合生命体从诞生到消逝的轨迹,奇幻变化间,生命的无常与永恒悄然显影。
墨法上,黄宾虹“五墨”被拆解重构:淡墨如烟,漫漶出星云流转的浩渺;焦墨如铁,凝固成山脉隆起的沧桑。无数层墨色叠加,使画面成为时光沉淀的容器。皴法更突破门派桎梏,傅抱石的灵动、黄宾虹的厚重,与画家独创的山石肌理交融,“似哪家又非哪家”的混沌,恰是“无法之法”的至高境界。这种技法的集大成,实为对《苍茂》《雪霁》及栖贤山系列的总结——山水、花鸟、人物画法的渗透交织,让墨色变幻莫测,既延续传统山水的精神血脉,又以现代艺术的开放性拓展表达边界。
“观化”二字的命名,是艺术大同的灵魂叩击。作品的深层价值,在于打破艺术藩篱的"大同"哲思:它以传统技法为舟,渡向现代哲学彼岸,昭示着艺术本就相通——无论画种、中西方,抑或文学科技,生发点各异,却终归“对生命本质的叩问”这一同源。画家借“观石”之眼,引导观者穿透墨色,观宇宙浩瀚、生命荣枯、内心澄明。当墨色直击灵魂的瞬间,正是人类对“存在”的共同追问得到回应之时。
这幅作品是李秋明创作的转折点,更是东方艺术观照宇宙生命的新注脚。它以墨为语、以扇为器,让观者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里,照见自己与宇宙的联结。真正的艺术,当以传统为骨、创新为翼,在墨色褶皱中,叩响宇宙与灵魂的双重门环。
2025年7月12日初稿
2025年7月14日再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