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学子三下乡:聚青春之火燃希望,汇时代之力振乡村
农村需要青年的关注,青年需要扎根中国大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新时代青年应做研究、做调查,到农村寻找各种值得调研的问题、课题,把论文写在农村大地上。7月5日至7月11日,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青春赋能宜黄土,实践共绘振兴图”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调研实践活动。此行,不仅是一次对乡村的深度探索,更是新时代青年将知识与热情播撒于广袤大地的生动实践。
黄精加工厂:古法新艺,匠心淬炼
沿着蜿蜒的乡间道路,实践队员走进了宜黄县横源村的黄精加工厂。在横源村村书记杨智华的引导下,队员们满怀探秘之心,步入这片弥漫着药香与现代气息交织的天地。杨智华自豪地介绍:“我们这里的黄精全部都是野生的,之前因为缺乏渠道无法对外销售,现在我们采用‘基地+农户+工厂’的产业模式让我们的黄精被更多人所知道!”实践队员们近距离观摩了工人清洗、蒸制到晾晒黄精的精细流程,惊叹于传统“九蒸九晒”的智慧与现代设备的完美融合。实践队员周芳宇跃跃欲试,向工人请教完切片技巧后,立即坐在机器前面进行手工切片,切实感受黄精制作过程的精细。杨智华提到,由于黄精是野生的,产量成了大问题。在采访过程中,实践队员提出将传统中药材黄精拓展为药食同源产品的设想,不仅体现了青年视角的敏锐,更获得了村书记的高度共鸣与期许。探秘黄精工坊,传承炮制匠心。通过这次沉浸式的加工厂探访,队员们深刻体悟到一株草药蜕变为养生臻品的匠心历程,以及中医药产业振兴的蓬勃活力,进一步坚定了守护与创新中医药瑰宝的信念。
东陂战役遗址:血火淬炼,信念如磐
调研队员步入东陂战役陈列馆,跟随讲解员罗冰旖的脚步,重温那场气壮山河的东陂战役。馆内详细记录了黄陂战役的全过程,并且收录了部分枪支弹药,伴着罗冰旖的讲解,一幕幕历史画面在实践队员的眼前缓缓展开,他们不仅看见了先辈们的足智多谋,更看见了他们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崇高的革命气节。实践队员坐在黄陂战役时使用的机枪前,触摸时间留下的痕迹,感受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走进红军战地医院旧址陈列馆,实践队员被眼前简陋的医疗环境深深震撼。罗冰旖讲到彭绍辉战士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进行了截肢手术,实践队员都被这位“‘一把手’也能打天下”的战士深深折服。沿着村里小路,实践队员抵达东陂战役革命烈士陵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整齐列队,将手中的菊花献给革命先烈,蹲在他们的墓碑前,轻轻抚去灰尘。这场心灵的交流,让实践队员们深刻体悟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像东陂战役中的勇士们一样,矢志不渝跟党走,将火红的青春奉献给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让“红旗精神”代代相传。
电商直播基地:云端架桥,赋能乡村
以科技赋能农业,用直播传递温情。实践队员来到圳口乡电商直播基地,听主播袁奕亮为大家讲解竹荪菇、羊肚菌、白莲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与食用方法。经过对直播话术的不断打磨,对直播产品的逐渐深入,实践队员终于将镜头对准了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在这里,他们化身“新农人”,搭建起连接山乡与广阔市场的云端桥梁。镜头前,实践队员们讲述着产品背后的乡土故事与匠心品质,认真回复弹幕里每一位观众的问题。为了吸引更多观众来观看直播,让更多人了解宜黄县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实践队员周嘉奇在直播里为大家献上了自己的拿手歌曲。从直播间人数两位数到最高在线人数766人,评论人数超350人,此次直播实践,让实践队员们不仅真切体会到电商助农的蓬勃力量,更深刻领悟到新时代青年当以创新为犁,深耕沃土,在乡村振兴的数字浪潮中,激荡青春能量,共绘丰收图景。
青春如歌,逐梦而行,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实践队员们以“三下乡”调研实践活动为笔,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青春画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需要扎根中国大地”的深刻内涵,将青春与汗水洒在了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青春因奋斗而精彩,乡村因青年而振兴。调研队队员们坚信,只要不懈努力与奋斗,定能为更多乡村的振兴之路铺设更加坚实的基石,开创一个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和谐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