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叩府衙青砖 溯千年文脉

2025-07-14 11:26 阅读
A.Z-O.Q

7月初,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古道新程”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大余县南安府衙陈列馆,以历史为镜、以调研为笔,在知行结合中开启实践研学的旅程,在青砖黛瓦间触摸千年文化的脉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南安府衙合影

府衙寻踪:一砖一瓦知史章

步入陈列馆,恍若穿越时空长廊。在带队老师的细致讲解中,南安府衙作为明清时期赣南“政经文枢”的恢弘图景徐徐铺展:大堂高悬的“明镜高悬”匾额,映照出古代司法的庄严;两侧陈列的仪仗兵器,诉说着官府威仪;泛黄的赋税文书与司法场景复原,让抽象的典章制度化作可触可感的鲜活记忆。实践队员不禁感慨到:“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是历史注脚,让我们读懂了‘郡县治,天下安’的深层逻辑。”

图为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陈列馆

深耕调研:一字一句践真知

秉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实践团兵分多路,与附近村民促膝长谈。“府衙门口的石狮子是‘镇水神兽’,保佑着县城免遭洪涝。”一位五旬村民的讲述,让队员们捕捉到民间信仰与地方治理的微妙关联。从节庆习俗中的“府衙巡游”,到官吏调解民间纠纷的“茶桌议事”,队员们整理出多则口述资料,为古代地方治理研究注入鲜活素材。

图为实践团成员访谈周边村民

此次南安府衙之行,既是一场历史探寻之旅,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通过观文物、听故事,队员们将典籍中的“地方行政制度”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历史场景,深刻领悟到文化传承对当代社会治理的借鉴意义。新时代青年既要做好文脉的“解读者”,更要成为文化的“传灯者”,让千年府衙智慧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焕发新生。

撰稿:邱蕾 文静 廖林雄

摄影:余文菲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