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法治暖阳照叶敦 防诈防溺护老小

2025-07-14 11:37 阅读
A.Z-O.Q

为切实守护留守儿童与老人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增强其法治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7月初,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古道新程”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叶敦村,以“法治护航”主题,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精准开展防诈骗、防溺水专项普法活动,将法律知识化作春风细雨,浸润乡村心田。

乡音反诈,筑牢“银龄”防护堤 

面对易受骗的老年群体,实践团成员们用村民熟悉的亲切方言,以“拉家常”的方式,将“养老理财陷阱”“冒充亲友诈骗”等真实案例娓娓道来。层层剖析“情感施压”“小利诱惑”“信息混淆”等诈骗套路,将专业的法律术语转化为接地气的“三不”口诀——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透露银行卡信息、不向陌生账户转账,为老人们的“钱袋子”筑起一道坚实的法治防线。

童心护苗,织密“成长”安全网

面向村中留守儿童,实践团成员们以启发、浸润的方式,结合生动的宣传册,将“防溺水”“防拐骗”“交通安全”等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懂的趣味故事,着力培养孩子们“敬畏危险、主动避险”的生命安全意识。发放文具时轻声的叮咛,让安全认知如春风化雨,随日常使用的笔尖、纸页悄然渗透,在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守护自己”的种子,让规则内化为生命的自觉。

情法交融,点亮乡村“平安灯”

活动现场,乡音与法理交织,叮嘱与关怀共鸣。实践团成员们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易接受的方式,让生硬的法条化作守护的力量。这不仅有效提升了老人与孩子的风险防范意识,更让法治的温情,如点点星火,融入乡村日常的柴米油盐,照亮平安家园。

此次叶敦之行,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悟:普法工作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以“真诚为桥”、“乡音为媒”,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守护万家灯火的温暖力量。这正是赣师学子丈量乡土、践行担当的生动诠释。用青春的热忱护航“朝阳”的茁壮成长,守护“晚晴”的幸福安康,让法治的种子在基层沃土生根发芽。

撰稿:余文菲 彭飞燕 温小华 廖林雄

摄影:余文菲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