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香樟流萤支教队赴宜春仙源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作者:金佳保)情系山区孩童,助力乡村教育。7月14日,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香樟流萤支教队秉持“萤火虽微,愿为其芒”的信念,奔赴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仙源乡童心港湾,开启支教之旅。今年是该支教队成立的第十九个年头,也是他们首次前往宜春仙源开展支教活动。20名团队成员承诺将用实际行动为当地孩子们点亮希望之光。此次在童心港湾的实践活动,既是支教队的一次新尝试,也是他们持续推动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用19年的时间,做好一件事。”南昌大学香樟流萤支教队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走进西部、了解西部、服务西部”的宗旨,遵循“自愿、自费、自我管理”的原则,默默耕耘十九载。他们曾前往甘肃、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份的十七个地区开展支教活动,将一堂堂生动有趣的安全教育、思政课、心理课、生理卫生课带入田野间、深山里,努力为山区孩子们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

三个月前,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组织三轮严格考核,从200余名报名者中精心遴选出20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了2025届香樟流萤支教队。学院全力保障支教队的培训与建设,坚持每年向中国西部地区派出一支队伍进行支教活动,注重改善教学设施的同时,也助力当地教育发展。区别于传统的语数英教学模式,支教队结合队员特长与当地实际需求,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开设了阅读、诗词、音乐、手工、科学、美术、自然等16门主要课程,以及非遗文化鉴赏、气排球、心理电影赏析3门兴趣公选课。为确保教学质量,队员们每周召开两次例会,开展课堂模拟训练,模拟真实课堂场景,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支教队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将学生划分为低年级和高年级,以“课堂+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使趣味与知识相辅相成,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支教队指导老师喻镭表示:“教育从来不是纸上谈兵,支教也不应局限于三尺讲台。我们要始终贯彻‘德育美育’的教学理念,期望在生动有趣的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萤火虽微,愿为其芒。南昌大学香樟流萤支教队将继续传承多年的爱与奉献精神,踔厉奋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属于青年人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