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口述峥嵘岁月 步量红色山河
为宣传红色理论知识、增进对梅关古道这段历史的了解,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古道新程”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大余县灵潭村开展理论宣讲和实地调研,为小朋友们普及红色故事,向村民了解古道历史。
声传星火,话叙初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宣讲团成员深情讲解了陈毅、赵云霄、刘伯坚等烈士在生死关头写下的家书。这些家书,字字泣血,句句铿锵,不仅是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更是革命先烈们坚定信念的体现。对红色家书的品读,不仅是唤醒被岁月尘封的红色记忆,更是让革命薪火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激励无数青年心向往之。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这是客家文化精神的真实写照。队员们在宣讲员生动又细致的讲述下,从灵潭村的建筑细节中,深刻领悟到镌刻于其中的客家精神内涵,即“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崇文重教、爱国爱乡”,体会到客家文化传统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的独特魅力。这场客家文化的宣讲,不仅是对客家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的提升。

此次宣讲活动将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有机结合,既发扬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又弘扬了优秀的客家文化,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足印热土,情系山河
“我带你们去看看古驿道”,大余县灵谭村村委会卢道华书记带我们来到了一片杂草丛生的院子。在大家注视下,卢书记俯下身扒开茂密的杂草,一条由泥土与石砖铺就而成的古驿道展现在众人眼前。卢书记说,“这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重要的迁徙通道,与闻名遐迩梅岭的古驿道同根同源,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在卢书记质朴但深情的讲述中,队员们好像穿越时空一般,真切感受到往昔岁月的滚烫温度,深切领悟到,红色基因早已深深扎根于这片热土,融入当地村民的血脉与灵魂,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此次探寻古驿道,实践队员们不仅收获了珍贵的历史知识,更坚定了传承红色精神的决心。未来,实践团队员们将继续以纸笔叙述峥嵘岁月,以脚步丈量红色山河,将以青春之名,接力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精神在时代的长河中永不落幕、熠熠生辉。
撰稿:芦梦婷 钟文倩 廖林雄
摄影:余文菲 黄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