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简介
为破解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基层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将群众有效组织起来化解身边矛盾纠纷的问题,分宜县操场乡创新实行“众厅说理”工作法,以农村众厅(祠堂)为“说理点”,将“五老”及专业调解人员组成“理事会”,围绕“家事、村事、公益事”开展“众厅说理”活动,将“小小众厅”打造成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传播文明新风的重要平台,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目标,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截至目前,共开展说理144次,化解矛盾纠纷128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76个,民事纠纷数量同比下降23%。活动开展以来,操场乡乡风文明更纯了,群众心气更顺了,和谐风气更足了。相关做法多次被央广网、法制日报、江西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报道,入围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操场乡获得全省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市县文明村镇、平安乡镇等荣誉称号。2022年,操场乡党委、政府在塘西村和山泗村先期试点的基础上,由点到面,由两个试点村推广至全乡所有行政村,实现“众厅说理”全覆盖。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实际,在推行众厅说理2.0版本基础上,以“党建+”为引领,创新“融宜治”工作模式,现已在全县逐步推广。
案例主要内容
众家的理众厅说
——操场乡“党建+众厅说理”理出和谐新气象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深刻地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层本质、价值追求、理念真谛。近年来,操场乡结合村民宗亲意识强的特性,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传承发展“枫桥经验”,创新“众厅说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社会治理工作目标,构建了一条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载体察民情,搭建群众自治平台。
通过明确说理内容、引入说理队伍、增设说理点,推动众厅成为群众表达诉求、参与村组事务管理的重要平台。一是确定“三类说理事”。结合农村实际,在“众厅”设置“众厅说理议事点”,村民围绕家事、村事、公益事,开展集中说理。“家事”具体包括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医疗纠纷、交通安全纠纷等村民难以解决的矛盾纠纷事情;“村事”具体包括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文明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村集体发展事情;“公益事”具体包括低保评议、政策补贴发放、志愿服务、颐养之家建设等公益性事业。二是引入“三支说理队”。聘请有威望、懂政策、经验丰富的“五老”成立理事会,定期组织法律培训,充分发挥其“民意收集员、调解员、监督员、宣传员”作用。争取法院法官、司法局法律工作者参与,发挥其培养群众法治意识、法治宣传、调解纠纷的作用。聘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宗月英,组建“宗阿姨调解帮帮团”,充分发挥第三方桥梁沟通作用,帮助化解矛盾纠纷问题。三是植入“三个说理点”。在各村“众厅说理”处,根据工作需要,增设了“法官帮扶点”“法律明白人联系点”“乡综治中心调处点”,借助多方调解力量、实行多元化解,实现一个载体多个平台,由村级“平行调处”升级为县乡村三级“纵深调处”,让群众在村门口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将众厅打造成群众矛盾纠纷的“终结地”。
(二)巧设程序理民事,提升群众自治能力。
通过优化众厅说理程序,让群众说话,干部跑腿,提供精准服务,提升群众自治能力水平。一是群众上“理”。为收集群众意见,该乡通过设立“说理箱”,开辟微信公众号专栏,及时收集意见建议;同时发动理事会成员深入一线,实地收集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商榷定议题。2021年以来,共回应群众关切问题86个,收集群众意见建议76条。二是集中说“理”。在群众上“理”的基础上,理事会结合实际,确定“说理日”,组织当事人来到众厅围绕议题内容公开讨论,讨论过程中,严格程序、发言有序、确保秩序,通过集中说“理”,及时调解矛盾纠纷。三是公开办“理”。在集中说“理”的基础上,对于能够及时办理的,由理事会协商解决;对于一时难以办理的,由理事会牵头,与村党组织协商解决;对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协助的,及时上报,确保及时解决到位;对涉及“村事”“公益事”,理事会负责对村民的意见建议进行收集整理,为村党组织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并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四是问效评“理”。在公开办理的基础上,注重活动的公开透明、问题的及时反馈和成果的有效运用,用制度规范活动,以监督保障执行。每次说理结束后,群众即时评价,不满意的就再说再理,直至完成工作闭环。目前,收到群众打分80余次,平均分为98.85分。
(三)分类调处解民忧,打造群众自治样板。
通过群众自治化解矛盾纠纷,达到了“三个化解”,较好地化解了诸多社会矛盾纠纷,形成了以群众自治为主的治理样板。一是一般纠纷就地化解。理事会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当事人围绕议题进行公开说理,说理结束后,对议题做细分处理。对于能够及时办理的,在乡村“两级”的监督下,由理事会成员讨论协商或与村党组织协商解决。二是突出纠纷专业化解。对村民理事会(含法律明白人)无法独立解决,需法律援助的,由乡综治中心统筹协调,争取法官帮扶点的支持,现场提供法律服务。三是疑难纠纷多元化解。对于矛盾纠纷过于棘手、调解困难的,联系“宗阿姨调解帮帮团”等民间第三方调解机构参与,借助更高层面、更加专业的力量破解难题。通过“法官解法结”“社会调解员解情结”“心理咨询师解心结”,“三方会诊”化解矛盾纠纷,情理交融、理法结合,力争“案结”、事了、人和,目前共化解矛盾纠纷128起,切实做到了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委,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如今,有事就找理事会到“众厅说理”,成为操场乡农村群众的普遍共识。
在乡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乡村两级干部、各位理事会成员共同努力下,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下,操场乡“众厅说理”工作多次被央广网、法制日报、江西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报道,入围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入宣全省社会治理二十个创新案例,我乡获得全省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市县文明村镇、平安乡镇等荣誉称号。
二、未来发展打算
一是建强队伍。以挂点乡领导牵头,村党组织为领导,由各村第一书记担任理事会“协理员”,乡工作组干部加入理事会担任“指导员”直接指导“众厅说理”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好理事会成员、农村网格员、赣鄱乡村好青年等群体作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贴近群众解决问题。
二是做细工作。在“众厅说理”化解邻里矛盾的基础上,打造3.0升级版,将党的政策宣讲、颐养之家建设、村财月报公示、道德积分银行评议、农村低保、临时救助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村事”“公益事”,由村党组织牵头,现场接受群众评议,对群众指出的问题当众答疑解惑,做到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强化群众参与感、获得感。
三是培优民风。将道德积分银行作为推动“众厅说理”工作模式的重要手段,建立以党员代表、群众骨干、网格员等为主体的赋分、排名和评比小组,对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扶贫帮困、平安建设、抢险救灾、见义勇为等情况进行量化赋分,通过亮晒评比等鼓励群众加强自我管理、参与公共事务、强化邻里互助。
三、推广情况
2022年,为深入学习传承发展“枫桥经验”,创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操场乡党委、政府在塘西村和山泗村先期试点的基础上,由点到面,由两个试点村推广至全乡所有行政村,实现“众厅说理”全覆盖。同时不断挖掘社会治理内涵,引入专业司法部门和民间调解力量,深入探索司法工作与人民调解工作融合建设路径,打造出“众厅说理”2.0升级版,推进“众厅说理”在激发自治活力、推进德治教化、加强法治建设等方面全面升级,把“众厅说理”建设成更强更优的一体化社会治理平台,大幅提升“众厅说理”公信力、影响力,为传承发展“枫桥经验”持续提供“操场样板”。
2023年以来,操场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目标,全力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相关要求,结合实际,在推行众厅说理2.0版本基础上,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众厅说理”全过程,把乡村“众厅”打造成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进社会治理的综合性平台,创新发展出以“党建+”为引领,“党群融合共建”“乡村宜业宜居”“党建引领善治”的“融宜治”工作模式,现已在全县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