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简介】
新余市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市探索推广“矛盾纠纷分类化解工作法”,将所有矛盾纠纷按照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全部纳入问题清单,划分为不同类别,明确县乡村三级和行业主管部门化解责任,实行分级管控、分类处置、分时办结,切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责任体系,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矛盾纠纷分类化解工作法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引领性、时代性,2023年以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399件,成功化解13391件,化解率保持在99.94%以上,为我市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贡献。推荐分宜县信访局作为我市的运用“矛盾纠纷分类化解工作法”的优秀代表,参加中央政法委评选,在2023年11月6日召开的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大会上,被评为全国“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相关负责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案例主要内容】
近年来,新余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抓手,探索运用滚动排查、动态纳入、分类处置、常态管理的矛盾纠纷分类化解工作法,2023年以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399件,成功化解13391件,化解率保持在99.94%以上,妥善处置涉稳问题600余个,命案发生率连续5年全省最低,奋力打造小市大治新余新篇章。
一是分级管控,确保风险隐患底数清责任明。“矛盾纠纷分类化解法”采取“线上+线下”模式,构建“市级统筹调度、县乡组织推进、村社全面实施”的滚动排查工作体系,全面发动各行业各领域力量,把好源头治理关。“线上”借助“城市大脑”和江西省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依托“数据打通、平台融通、系统联通、展现贯通、指令畅通”的协同优势,因地制宜建立触角灵敏、反应快捷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线下”整合行业主管部门、政法综治干部、专兼职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力量资源,通过常态排查、重点排查、专项排查相结合,始终保持对各类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问题高度警觉和极度敏锐,确保风险早发现、早识别、早预警。对滚动排查出来的风险,由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牵头,定期开展会商、研判、评估,按照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全部纳入问题清单,明确县乡村三级和行业主管部门化解责任,实行分级管控,切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责任体系,确保一个不漏、及时纳入、应纳尽纳,坚决杜绝“人员不在案、风险不在册”的现象,
二是分类处置,确保化解工作措施实成效好。“矛盾纠纷分类化解法”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管行业、管领域必须管稳定”等原则,对各级排查和上级交办的矛盾纠纷进行会商研判,将所有矛盾纠纷按照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建立三级责任清单,落实化解措施。在化解属地问题中,低风险覆盖“易、小、初”,对“矛盾纠纷简单、发生案由清晰、化解条件充分”的纠纷,如民生保障、物业管理等方面村(社区)能直接处理的诉求,由村委(社区)组织乡贤、网格员、老党员等力量,采取上门或约访等方式化解。中风险着眼“杂、重、大”,对“矛盾纠纷复杂、分属多头并重、案情相对较大”的如山林地界、土地征收拆迁等需乡镇处理的中风险纠纷,由乡镇(街道)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力量,综合施策化解。高风险聚焦“难、复、群”,对“难解性、反复性、群体性”的如涉及群体性诉求、历史遗留纠纷等乡镇层面无法化解、协调难度较高的纠纷,由县区领导包案,实行“一案一策”,协调解决合理诉求,集中力量攻坚化解。在化解行业领域问题中,低风险由行业主管部门强化政策落地和措施落实,常态化推动化解;中风险由党政分管领导召集、主管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化解;高风险由党政主要领导提级包案攻坚化解。做到分层分类,精准施策,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是分时办结,确保矛盾纠纷及时调按时结。“矛盾纠纷分类化解法”将矛盾纠纷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三类,各类矛盾纠纷限时化解,提高提供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全面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低风险一般在10个工作日内化解,中风险在一般在30个工作日内化解,高风险在一般在90个工作日内化解,部分相对复杂的纠纷可以适当延长,努力在最短时间内化解到位。对各级到期未销号的问题,由原责任单位书面说明原因,实行提级管理,按照低级提级为中级,中级提级为高级推动化解,高级问题限期未化解的,按照“三不限、三重新”工作原则,由政法部门梳理形成重大问题清单,提出提级包案意见,经市县党委研究,由市县领导包案认领,党政主要领导包最难的案、啃最硬的骨头,推动突出矛盾纠纷问题有效化解。
四是长效常治,确保机制健全管长远见实效。“矛盾纠纷分类化解工作法”通过紧抓基层重点,强化部门协同,用好奖惩措施,推动“矛盾纠纷分类化解工作法”常态化长效化。建立提级申请机制,落实动态管理。对在规定时限内未按要求化解的低级、中级信访矛盾,由原责任单位提出提级申请,书面说明原因,县级进行审核,提级后按分类工作要求重新落实包案化解责任,动态推进矛盾化解。建立化解销案机制,实行销号办结。要求逐案建立工作台账,做到闭环管理、动态清零。低风险由村级或行业部门形成销案报告,乡级审核;中风险由乡级形成销案报告,上报县级审核、认定销案;高风险由党委政法委审核,形成销案报告。建立回访协调机制,确保化解效果。推出“7、5、3”回访机制,明确低风险问题化解后7天,中风险问题化解后5天,高风险问题化解后3天内进行一次回访,巩固事心双解效果。建立考核督办机制,压实工作责任。采取提醒、通报、约谈、督办等方式,严肃纪律、落实奖惩,工作推动落实情况列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并与平安建设考评挂钩,层层压实各级领导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