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一城岁月,阅两岸繁华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行走在灯光璀璨的于都河畔,处处都能听到红色旋律响起。红色是于都最亮丽的底色,长征是于都最鲜明的气质。
于都,有一腔热血,不畏艰难,视死如归。于都,有一种荣耀,红心向党,永放光芒。
于都的桥,烙印着一段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1934年10月17日至20日开始,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部队8.6万余人集结于都。从于都河畔分八个渡口,夜渡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都人民母送子,妻送郎,捐板材,开渔船,架浮桥,编草鞋,送军粮,缝衣裳,尽其所能,倾其所有。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为了纪念这段光辉的历史,也为了方便两岸人民的通行,一座新的大桥在昔日红军渡河的旧址上拔地而起。这座桥,不仅是一项工程壮举,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1996年,当江泽民主席视察赣南老区,得知此处为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时,深情地为这座桥题名为“于都长征大桥”。这一命名,不仅赋予了桥梁新的生命,更让这段红色历史得以永恒铭记。
于都长征桥,从此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静静地屹立于于都河上,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每当人们走过这座桥,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想起那些为了理想和信仰英勇奋斗的红军战士。这座桥,成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
今天,当我们站在于都长征桥上,望着那滚滚流淌的河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铺就了这条通往胜利的道路;是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而这座桥,正是对那段历史最好的见证和纪念。
长征,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草鞋,是长征精神的见证。通过对草鞋故事的深入了解,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触摸草鞋的那些瞬间,我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们那一段风雨无阻、日夜兼程的艰难岁月。长征是一个人、一支部队的远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远征,同样是人类的远征。“穿什么鞋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走什么样的路。”把眼泪放在心里,把故事和精神融入血脉,把一瞬间的情绪激动延长进疏松平淡的日常里。长征是史诗,也是镌刻在我们血脉里的情怀与精气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惟愿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激荡在宣传中,更响亮在人民心里。
让我想起了9月14日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纪念碑前,秋季入伍新兵集中送活动,160余新兵们身着崭新的军装,胸戴大红花,精神抖擞,英姿飒爽。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军营生活的向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一刻,他们是家乡的骄傲,是父母的希望,更是自己梦想的追寻者。我记得在活动的高潮部分,新兵们的亲友们纷纷上,与新兵们紧紧相,泪眼婆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新兵们的思念和祝福。这一刻亲情,爱情,友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副感人至深的画面。如今,当我们从现在回顾以前红军战士离开家乡的那段历史,依然也能感受到红军战士离开家乡的那份深情和坚定。红军战士们的离别,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而是时代的呼唤。他们的英勇奋斗,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成为了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卷中,总有一些名字和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今天,我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位名叫曾广发的老红军和他的羊皮袄的故事,这是一段关于信仰、牺牲与传承的红色记忆。
曾广发,一个普通的名字,在那个不平凡的年代,却承载了不平凡的使命。他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经历过枪林弹雨,见证了革命的艰辛与胜利。在他的众多行囊中,有一件看似普通却又意义非凡的物品——一件破旧的羊皮袄。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曾广发所在的部队遭遇了敌人的猛烈攻击。为了保护战友,他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即将爆炸的手榴弹,那一刻,是羊皮袄为他抵挡了部分冲击,虽然身受重伤,但他却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从此,这件羊皮袄不仅是他抵御寒冷的工具,更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象征着革命战士的坚韧与不屈。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广发老去,但他的精神却像那件羊皮袄一样,被后人传承了下来。他的子孙们,每当看到这件羊皮袄,都会想起曾广发生前的教诲,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红色温情。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件衣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如今,曾广发的羊皮袄已经成为了一件珍贵的文物,被陈列在于都的博物馆中。每当有人前来参观,都会被这件羊皮袄背后的故事所感动。它让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更让人们深刻理解到,正是有了像曾广发这样的革命先烈,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曾广发的羊皮袄,是一抹穿越岁月的红色温情,它见证了革命的艰辛与胜利,也见证了信仰的力量与传承。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是一场伟大的远行,是一场光辉的胜利。艰苦的条件,多变的地形,不仅考验红军战士的体力,还考验了战士的装备。在缺乏物质资源的情况下,草鞋——这种汇集了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承载了战士们远行的脚步。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砥砺前行。 那些远走他乡的于都籍战士呀,很多很多的人身葬他乡,再也不能回到家乡。从于都踏上长征的战士大约1.7万,到共和国成立仅剩277人!长征是用鲜血踏出来的漫漫征途!于都是红色的于都,是大写的于都!
看过很多遍由文字记载的史实,在舞台上生动演绎出来,还是会催人泪下。除了各个感人的小人物情节,再提一点令人惊叹的地方,那就是小小的舞台,竟囊括了江边河畔、沼泽湿地、瀑布雪山。铁索板桥……这不仅是文化的胜地,更是视觉的盛宴中。比如飞夺泸定桥的部分,竟把瀑布与铁索都运用上了,瀑布将湍急的江河完美地演绎了出来,当战士在铁索上攀爬的时候,真令人惊心动魄。再比如爬雪山那一段,舞台还可以360度旋转,这是令我没有想别的,它模拟着复杂险峻的雪山。战士们不断攀爬、不断滑倒,落下,让我有身临其境之中。
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永葆热血的于都人今天在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舞台上雪山、铁索、草地、渡船的布景让人眼前一亮,让我体会到长征途中是何其艰险!战士们的温情、乡愁、责任、信仰让我肃然起敬,他们是于都的先辈,他们是永远被铭记的英雄!长征已经结束,但是新时代长征才刚刚开始。新长征,让我们再出发!
我们要饮水思源,时刻牢记革命先烈的英勇奉献,他们成为了历史,留在了过去,而我们将从他们手中接过时代的接力棒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