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编号:44
票数 :718
排名:3

江西 “风”景这边独好

已结束

回顾过往风雨路,七十五载砥砺奋进。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与祖国共同奋进、一同发展。七十五载流光岁月记录着赣鄱大地的历史变迁,曾经的红色根据地,如今已有了新模样,请跟随笔者,走近“风”景如画的大美江西。

 

江西“丰”景独好。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稻浪翻滚,瓜果飘香,一幅幅生动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诉说着赣鄱大地的丰饶与人民的喜悦。江西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素有“江南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粮食总产连续11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持续作出贡献。这些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着力于提高农业效益,全力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活三产,脱离传统种养业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加工业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16.89万亩,“米袋子”“菜篮子”越来越满。据统计,2023年人均粮食486.9公斤,比1949年增长64.5%,人均蔬菜412.2公斤,比1949年增长541.5倍。目前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其中超亿元企业930家、超10亿元企业76家,180多款优质农产品入驻高端商超、高端餐厅。当前江西粮食生产形势稳中向好,乡村产业发展势头喜人,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完成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的蝶变。

 

江西“枫”景独好。依山傍水的江西古村落较多,往往都是单姓聚居一村,古村落村民氏族观念根深蒂固,社情较复杂,矛盾纠纷也比较多。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西着力“堵”与“通”,融通“稳”与“进”,聚焦“法”与“治”,不断夯实治理基础、完善治理体系、疏浚治理源头、增强治理实力,不仅探索出了一批“高效精准”的治理方法,更打造出了一批全国叫得响的治理品牌。例如宜春樟树尹家村的“四招解四结”家门口解纷工作法,当地干部根据乡土人情,成立“老娘舅”调解队,成功将纠纷化解在家门口,实现矛盾纠纷不出村、无反弹。还有新余市分宜县信访局采取的“分类化解”信访矛盾工作法,将复杂的信访事项按照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划分为“ABC”三类,分级分类处理,有效推动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更有赣州市寻乌县南桥镇建立的“联村共治”工作机制,依托省、市、县推广,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推动干部下沉基层联系群众,构建“三联机制”,实现矛盾就地化解。这些年里,赣鄱儿女全力推动“枫桥经验”在基层灵活运用、大放异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江西“风”景独好。红星闪耀,照亮革命的烽火岁月;绿水青山,孕育厚重的生态文化。革命红和生态绿,组成了江西独有的秀美画卷。在江西的历史画卷上,红色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笔,从南昌起义的枪声,再到井冈山上的会师;从瑞金的红色政权,再到安源的工人运动。江西境内有2344个革命遗址、旧址和纪念物,红色旅游A级景区30个,有着深厚的底蕴。近年来江西依托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线路100余条,有效结合红色文化和乡村振兴,注重开发主题性、复合性线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给游客,满足多元化需求,助推红色旅游发展从“量的增长”进入“量质双升”的新阶段。而另一方面,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谋划了大量策略。从80年代中期实施“山江湖工程”,到2000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山”理念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统筹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着力塑造江西绿色发展新优势。江西坚持以红色文化筑基,绿色生态增彩,创新迭代“红+绿”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七十五载风雨兼程,江西的沧桑巨变正是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辉煌成就的生动缩影。昨日之江西,光辉岁月已是过去,今日之江西,新的挑战正待迎接,广大赣鄱儿女当抢抓机遇、只争朝夕、锐意进取,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姿态,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江西新篇章!(应婷)

用户点评
    发表自己的观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