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对于江西更是如此,这里有源于“层峦耸翠,上出重霄”的自然景致,源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厚重底蕴,源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红色记忆。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振兴的根与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血脉,传承和发展好中华优秀文化功在平时、利在千秋。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坚持守正创新、应时顺民、包容互鉴,努力寻求传承江西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优解”。
追本溯源、推陈出新,让江西文化传承有据可依。历史长河中的江西,恰似“龙光射牛斗之墟”,其光华吸引了无数才俊的灼灼目光。“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这是历史对江西的生动注脚。一代代文人骚客在此挥毫傅彩,无不印证着江西文脉绵长、豪情万丈。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近年来,我省文化工作者始终保持敬畏传统的家国情怀和推陈出新的研究热情,不断激活和重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质基因,持续挖掘传统文化、节日习俗、民族风情中蕴含的思想根源与人文精神。通过对文化内涵的不断深耕,对文化精粹的不断提炼,让收藏在展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做好文化传承,不应以“严护”“死守”“密封”等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文化瑰宝在与现代科技、现代生活、现代需求的有机结合中“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缩短历史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距离,充分感受江西“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的光彩与魅力。
深挖细掘、应时顺民,让江西文化传承有景可期。峥嵘岁月中的江西,犹如“风卷红旗过大关”,其悲壮铸就了不可磨灭的精神丰碑。巍巍井冈山、滔滔赣江水,见证了那段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江西人民用生命捍卫信仰、用鲜血浇灌理想,点燃了中国革命的耀眼曙光,谱写了一曲曲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浩荡长歌。文化传承不应是简单的元素堆砌、生搬硬套、东施效颦,而应附民声、契民意、合民心,让广大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信心、充满期待。在江西的广袤农村,文化赋能让乡村发展更具潜力、动力与活力。曾经的民俗风情成为百姓致富增收的重要源动力,昔日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民俗旅游村,传统的手工艺术成为带动群众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让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托起满满的幸福感。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让悠久的文明精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在接续传承中寻其原委、留其纯真、扬其精华,让江西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勇立潮头、绚丽绽放。
博采众长、交流互鉴,让江西文化传承有物可看。探索前进中的江西,坚定“暮色苍茫看劲松”,其担当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壮丽篇章。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峰峦俯瞰江西优秀传统文化,把江西的过往与当下、现实与未来贯通起来,激发出勇毅前行的强大力量。今日江西的郁郁葱葱,厚植于昨日的千年璀璨;明日江西的似锦繁华,厚植于今日的拼搏奋进。中国是有着世界上最古老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各个民族独特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只有融入时代、契合时势、顺应潮流,才能最大化地彰显其价值。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在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为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江西要在立足本民族文化之根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同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扩大“朋友圈”、拉长“友谊带”、力促“共同体”,让文化传承之路越走越宽敞、越走越绵长、越走越自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