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汪山土库,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同了解这座长达百年的历史的汪山土库。大家可能只知道它叫汪山土库,殊不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程家大院,那么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探索汪山土库,了解当初程氏家族的荣辱兴衰。
一、历史沿革
汪山土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汪山岗,赣语地区把这种规模较大的青砖大瓦房称为“土库”,汪山土库因此得名。它始建于清朝道光年初,由史称“一门三督抚”的湖广总督——程矞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安徽浙江巡抚——程楙采三兄弟筹资兴建,历时半个世纪,于清朝同治年间建成,距今已有190多年的历史。百余年间,土库程氏家族出了7位进士,21位举人,遍布清朝各部各省官员100余名,更是创造了“一门三督抚”的佳话。
也正因如此,汪山土库也拥有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在2004年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授予“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200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馆”。
二、建筑特色
规模宏大:汪山土库占地108亩,东西长337米,南北宽180米,共有25栋抬梁穿斗式结构的青砖大瓦房,房间1443间,天井572个。其建筑体量约为乔家大院的6倍。汪山土库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宫廷建筑之势、苏州园林之秀、徽派建筑之姿和围屋建筑之奇,大气而庄严,明朗而简洁。它集江南园林建筑、徽派建筑、清朝宫廷建筑相结合,是赣鄱地区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整个建筑以祖堂为中轴,两侧各建有四纵深宅,每纵深宅四至七进,东西两侧一字排开,前低后高,座北朝南,依山枕水。内部巷道纵横,花楼重门,身置其中,冬暖夏凉,晴无日晒、雨不湿鞋。青砖黛瓦,封火山墙,天井四水归堂,墙头黛瓦垒迭,檐口有勾头滴水,整个墙体一斗一眠,内用土胚灌斗,腰墙是眠砖,呈现赣派建筑的特征。建筑中的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伦,有龙腾凤舞、狮子滚球、八仙过海、梅兰竹松等图案,皆精美绝伦,神采飞扬。
土库建筑外墙头高于房架,跌落成“三山式”、“五山式”的阶梯封火马头墙,具有较高的防火性能。土库内每纵深宅之间、正房与厨房之间均有隔巷,门不相对,这样在发生火宅时,另一户人家只需要将门关上。
因为朝廷的法律制度,作为官宦之家的汪山土库所有的堂舍五间七架或五间九架不等,不设台阶,不饰油彩,门坎高不过一尺,低调处理。但在构式上均采用中国传统的官式构造,除厅堂外,上下房及厢房均筑设基座架空,施以地棱铺钉木质地板,既能防潮,又显得高爽气派。其中稻花香馆,望庐楼等则按苏州园林风格建造。土库的建筑用材十分讲究,木料全是赣南深山老材,红石从鄱阳湖中间南矶岛采取,青砖灰瓦则是在本地筑窑十八座,取房屋后面的蚂蚁河床粘泥,专门制模锻烧。
三、文化内涵
汪山土库是程氏家族的聚居地,见证了程氏家族的兴衰荣辱。程氏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涌现出了一批批文彦俊士、社会名流。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进取,追求卓越。汪山土库内的展厅中陈列着程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通过一幅幅古老的画像、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向人们诉说着程氏家族的辉煌历史。
程氏家族注重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他们秉持着“忠、孝、廉、节”的家训,强调尊长敬贤、孝顺父兄、待人持物仁义为本等价值观。他们倡导建立“宾兴会”,为当地贫困子弟进京科考提供帮助,而且土库内的女子可以不学女红,但必须读书。汪山土库内的稻花香馆曾是程氏家族的私塾,许多程氏后代都曾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
汪山土库不仅是程氏家族的居所,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多种元素,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土库内的雕刻艺术精美绝伦,无论是木雕、石雕还是砖雕,都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同时,汪山土库的建筑结构独特,如天井的设计既增加了建筑的通风采光效果,又寓意着财源广进。
汪山土库在江西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被誉为“民间故宫”。它不仅是程氏家族的精神家园,更是广大干部群众传承优良家风、开展廉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汪山土库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四、现代意义
汪山土库程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如“忠、孝、廉、节”等传统道德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这些家训家风不仅是程氏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汪山土库对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对女性教育的开放态度,对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汪山土库的旅游开发不仅可以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增收致富。作为一处独特的旅游资源,汪山土库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如结合当地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拟将汪山土库打造成文化展示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汪山土库的建筑艺术是赣鄱地区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技艺,对于研究清代建筑历史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青砖黛瓦、封火山墙、马头墙、天井等设计元素,以及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等装饰艺术,都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汪山土库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对于研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汪山土库程氏家族的家风建设,对于现代社会家风家教的重视和传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里不仅展示了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的魅力,还成为了党员干部群众家风教育的“实景课堂”,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汪山土库的家风教育,可以引导人们重视家庭美德的培养,促进社会风尚的改善。
汪山土库作为江西乃至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有助于提升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汪山土库可以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理解。汪山土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存完好的建筑群和丰富的历史文物,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这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由于历史原因,汪山土库曾遭到较大的损毁,当年日寇侵略中国,也对汪山土库进行了很大的破坏。为了保护这一建筑奇观,南昌市和新建县市县两级政府于2003年开启了汪山土库的修复工程,已经完全修复了祖堂以东的主体建筑。由于汪山土库的砖木结构特性,存在一定的火灾风险,所以在古时,家宅皆有水缸,装满水后,既有“银水满贯”之意,也有储水和消防的作用,以备不时之需。
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库,水缸的些许功能已被代替,它们的附近多了不少干粉灭火器,可那些水缸一直待在原来的位置,倒映着那些陈年往事。土库里还有手动报警器、火灾烟雾感应报警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火灾语音播报系统等消防设施。土库还采取以旧补旧的形式对房屋、建筑进行了改造,在不改变古建筑外观的前提下,在木质结构上刷上一层防火涂料,提高建筑材料的耐火性;供电、供气部门对原有的电气线路进行全面改造,重新铺设线路,还用PVC阻燃管或金属管对电线进行阻燃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电气线路引发的火灾。原先用于土库学子们洗笔的“月牙湾”也成了土库防火的重要一环,经过改造后,这里将成为土库的消防水池,为土库内的消火栓系统提供应急水源。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对汪山土库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保护意识,旨在确保这一珍贵的历史建筑群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传承。
结语
汪山土库不仅是程氏家族的物质遗产,更是其精神文化的象征。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内涵,至今对人们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我们愉快的汪山土库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在这段旅途中,从青砖黛瓦到精美的雕刻作品,都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亲身感受程氏家族的兴衰荣辱。希望大家在此次的旅途中有所收获,祝愿大家平安顺遂,前方一路平坦,期待我们的下一次相遇。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