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编号:32
票数 :9
排名:17

汪山土库:风雪沧桑,青砖瓦房

已结束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汪山水库这个充满人文底蕴,历史文化的地方,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由我带大家一起探索这里的历史。

 

一.汪山土库的历史文化

汪山土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汪山岗的一座古建筑群,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历时近半个世纪,于同治年间落成。?这座建筑群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美的建筑风格而闻名,占地面积108亩,内有房屋25幢,房间1443间,天井572个。是?赣派建筑和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汪山土库是新建?程氏家族的聚居地,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建筑风格?:结合了赣派建筑和清朝宫廷建筑风格,整体建筑气势恢宏,构件精巧绝伦,体现了江西地区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传统。其?内部布局?:以?祖堂为中心,东西展开,南北朝向,地势前低后高,内部布局错综复杂,巷道纵横交错,庭堂深邃。

其中体现?家族文化?:汪山土库不仅是程氏家族的聚居地,而且走出了7位进士、21位举人以及一百多位大小官员和社会名流,创造了“一门三督抚”的盛况。

 

二.汪山土库的风景盛况

走进汪山土库就看见它的建筑青砖黛瓦,封火山墙,气势恢宏,巍伟壮观,我们不禁感叹岁月的流逝给墙面带来的斑驳印记。在离大塘不远、同为赣派古建代表的安义古村相比,除了众多古宅,还有古街、古店铺,自成体系,互相印证。再远一点,江西境内徽派建筑聚集地的婺源,那怕是在一个极小的溪湾内(如李坑),也有宗祠、古戏楼等公共设施遗迹。汪山土库这种独立遗存,是非常少见的个例。

2006年12月18日,汪山土库被公布为第五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汪山土库的前世今身

大约在清雍正年间,位于鄱阳湖之滨的新建大塘坪乡有位叫程良缨的是个养鸭农户,为人急公好义,后人称其为“鸭太公”。

这“鸭太公”虽是庶民之家,却不忘让子孙进学读书,以昐有朝一日,鱼跃龙门,改换门庭。他儿子启垣读了几年书,没有考取功名,接下来他的两个孙子程楷、程达先也没有考取,这是乾隆年间的事。但是,程家没有气馁,继续重视教育,延请乡里最好的先生精心施教,经过几辈累积,到程楷和程达先的儿子辈一共有了九房。大概从嘉庆庚申年(1800年)起,大房矞采、二房焕采、三房懋采,先后考中举人、进士,并做上了高官。矞采官至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从一品;焕采官至江苏巡抚,从二品;懋采官至安徽、浙江巡抚,正二品。一时间,程家“一门三督抚”,三颗大红顶子光耀门楣,这在江西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从此,大塘程家人才辈出,仕官不断,至光绪壬寅年(1902年),程家本门共出进士4人,举人11人,大小官吏名流百名,封诰命一品夫人者十几,成为有清一代江西最显赫的官僚豪门世系。

清道光元年(1821年),在京做官的程家三兄弟相约回老家做房,地址就选在大塘乡的高地汪山冈。大宅子东西走向,面南背北,长337米,宽180米,北高南低,占地面积108亩。前后修了70余年才大成。豪宅气势雄伟,容纳了整个程家九房兄弟,这样一个大家族住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聚族而居,兄弟不分家的传统理念。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还是让我们来重温汪山土库程氏家规吧! “廉慎以持,敬业唯勤;修齐治平,兴邦利民。”愿天下孕育出更多德优者,更愿他们能怀远。

 

四、留存至今,要感谢两个人

1968年,当时主政江西的原江西省委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程时清,将“汪山土库”程家大宅作为“反面教材”辟为“阶级教育展览馆”。一时间,这座百年老屋成为“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的最有力罪证,与四川成都大邑刘文彩的“收租院”齐名,它们都作为地主恶霸反动官僚剥削压迫人民的活教材而噪声全国。

程世清入主江西,始于文革初期,江西两派武斗激烈,军队受命平息,程世清率部进入江西“支左”。他在文革中最大的动静,莫过于1970年庐山会议前后,斡旋于毛泽东和林彪之间。“9.13”事件后,他因“上了贼船”被罢职关押,后又无罪释放。晚年寂寞潦倒,在90岁时逝于南昌。

在50岁以上的江西人记忆中,文革中的程世清似乎是贯于大手笔“突出”的。一件事是“井冈山”牌汽车,当时全国汽车产量很少,而他几乎一夜之间就在井冈山下搞出了500辆,在全国引起大哗;另一件,就是推出了南方版的“阶级教育展览馆”程家大宅。他之所以选程家大宅,并非是因为程家在当地有恶名,也不是程家世代官僚的背景,主要是看中了程家在国民党中的代表人物程天放。

汪山土库程家大宅的修复也唤醒了省内外及旅居国外的众多程家后人的关注和参与。每年年二十七这天,在这里举行的祭祖仪式,由起初的小众而渐至盛大,近年已成为大塘当地的一道新景。

络绎不绝的游客造访,让这个偏僻的小村在沉寂了近半个世纪后又热闹了起来。如果说汪山土库的复活带动了当地的旅游,造福了乡梓的话,那么,李豆罗,这个推动汪山土库重新修复的重要推手当然功不可没。

 

五、汪山土库的历史的启示

尽管进行了修复,这座老宅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还是损毁得非常严重。在土改,“打土豪分田地”时期,文革“破四旧立四新”时期,程家大宅原有讲究富丽的家什陈设早已荡然无存,只有拆不动的砖墙石雕,还保留着原来的框架。也有几样原物,如陈天放故居醉月楼中一张德式花架床是他从德国带来的,当时分给了“贫农”,所幸在修复工程启动后被找到。此外,还有程懋筠使用过的一台老式钢琴等。为了使布展更有历史真实感,有关人员甚至找远在台湾的程家后人帮助回忆,一块皇帝御赐诏书石碑被告知在离开大陆前沉在了大宅前的明月湖里,后被打捞起来,这块石碑成为见证程家大宅历史变迁的重要文物。而这种种努力,为的只是尽力给参观者展示一个接近当年的状态。

 

六.汪山土库的地形地貌

整个建筑座北朝南,以祖堂为中心,东西两侧一字排开,占地108亩,内有房屋25幢,1443间,大小天井572个。土库内部建筑平面型制一般以“进”为单位,采取多进连接。以天井为中心,环绕天井布置房屋。大门——屏风——天井——左右厢房——厅堂——左右上房。汪山土库采取外墙青砖立斗灌泥,墙内侧定磉立柱(木柱下有石柱础)承重的形式,外观青砖黛瓦,封火山墙,气势恢宏;内部巷道纵横、花楼重门。

作为官宦之家,汪山土库建筑严格按照朝庭的建筑法规和礼制约束。所有堂舍五间七架或五间九架不等,不设台阶,不饰油彩,门坎高不过一尺,做低调处理。但在构式上均采用中国传统的官式构造,除厅堂外,上下房及厢房均筑设基座架空,施以地棱铺钉木质地板,既增强了防潮功能,又显得高爽气派。

用户点评
    发表自己的观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