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编号:40
票数 :49
排名:10

汪山土库:扎根赣鄱大地 传承豫章古风

已结束

导语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座隐匿于江西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的神秘古建筑群——汪山土库。我是你们今天的讲解员,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同走进这座充满豫章历史风韵的古建筑群。初瞧汪山土库,那规整恢宏的建筑群落、清一色的青砖黛瓦,仿佛在诉说往昔的繁华盛景,它恰似一部无言史书,静静伫立在赣鄱大地之上,等待着我们去翻阅解读。接下来,请大家同我一起去揭开汪山土库的神秘面纱,领略它的独特魅力吧!

一、历史溯源

汪山土库是新建程氏家族的聚居地,座落于南昌北郊40余公里处的新建区大塘坪乡汪山岗,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耗时半个多世纪,直至咸丰元年(1851年)才基本落成。它是由当时的赣商巨贾程矞采、程焕采、程楙采三兄弟出资兴建,因赣语地区常把大型的青砖瓦房称为“土库”,故得名汪山土库。整个古建筑群东西长337米,南北宽180米,占地面积为108亩,内含25幢房屋,1443间房间,572个天井,有25栋抬梁穿斗式结构的青砖大瓦房,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堪称江南地区清代居民建筑的杰出典范。

虽名为“土库”但它也有着它的独特之处,当你走进宅内,定会惊叹不已,惊叹它比流坑古宅多了几分富丽和气派,比安义古村多了几分幽雅和壮观,比名闻遐迩的乔家大院多了几分庄重和豪气,因其精巧的建筑风格、宏伟的建筑规模,被誉为“江南小朝廷”、“民间故宫”。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汪山土库不仅有着恢宏大气的古建筑群,它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清朝,嘉庆五年至宣统二年100多年间,这里出了举人21名、进士7名,遍布清朝各部各省官员100余名,受封为“总督”、“尚书”、“一品夫人”有十几位,成就了当时大塘“一门三督抚,五里六翰林”的程氏家族辉煌。这座程家大院不仅是程氏一族居住生活的府邸,还蕴含着程氏祖先治家的智慧、重教兴学的家风。在清嘉庆年间,程氏一族秉持耕读传家的理念,族中子弟勤勉向学、营商有道,家底渐厚,为建家族聚居之所、彰显门楣,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主要是程楙采长子程鼎芬于光绪六年辑录而成的《程氏三世言行录》的家训和“忠、孝、廉、节、清、慎、勤”的家风精髓, 体现了程氏家族对自身修持的严格要求,至今仍然对其子孙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汪山土库也被称为程家大院,其中还兼有许多私塾学堂。其中的“望庐楼”、“稻花香馆”等都是为热爱读书的学子们建设的,程氏家族有着开明开放,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潮和重视教育的文明理念,使得程氏家族的历史传承千年仍然熠熠生辉。

二、建筑特色

汪山土库由北京故宫的设计建造者,“样式雷”的第四代传人雷家玮设计,是典型的雷氏结构建筑群,集宫廷建筑、园林建筑、围屋建筑为一体,既大气磅礴,又宝贵庄严,建筑风格明朗而简洁。建筑严格按照朝庭法度和礼制约束,所有堂舍五间七架或五间九架不等,不设台阶,不饰油彩,门坎高不过一尺,一切皆低调处理,但在构式上均采用中国传统的官式构造。

土库内部建筑以“进”为单位,祖堂两侧各建四纵深宅,每纵四至七进,每进以天井为中心,环绕天井布置房间,形制为大门——屏风——天井——左右厢房——厅堂——左右上房,大家庭多采取多进连接。土库内巷道纵横,每纵深宅之间均有隔巷,巷子下面埋有很多瓦缸,既可以听到回声,以可以用来防火。每幢房屋之间横穿兴建八尺巷,专供主人出门时轿子、马车到住房门口接送。土库所有的门窗、门台、踏阶、柱基皆为一色的丹霞红石,厅堂用水磨石方砖或青石板铺地。除厅堂外,上下房及厢房均设基座架空,施以地棱铺钉木质地板,既增加了防潮功能,又显得高爽气派。无论是郎朗晴日还是梅雨季节,房间内都十分干爽通透。

在外观上,土库的青砖黛瓦,简洁素雅,给人一种古朴庄重之感。走进内部,您会发现建筑细节之处尽显精致与考究。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美轮美奂,堪称“三绝”。木雕作品多集中在门窗、梁枋、雀替等部位,题材丰富多样,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花鸟鱼虫、人物形象等。工匠们运用浮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将每一个图案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石雕主要用于门墩、柱础、栏杆等部位。这些石雕作品、造型多样,有狮子滚绣球、麒麟献瑞、如意祥云等吉祥图案,刀法刚劲有力,线条流畅自然,每一处雕刻都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砖雕艺术在汪山土库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影壁、门楼上的砖雕作品,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如在一座影壁上,雕刻着“松鹤延年”的图案,苍松挺拔,仙鹤展翅,象征着长寿与吉祥。砖雕的制作工艺复杂精细,需经过选料、制坯、雕刻、打磨等多道工序。工匠们以刀代笔,在小小的砖块上精雕细琢,将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些砖雕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实物资料。

三、家族传承

程氏起初只是一个农夫家庭,清前期先祖程玉碌见新建汪山岗“湖影天光,上下掩映”,“同可樵,水可饵”,始迁居到此。程玉碌靠着种田养鸭逐渐致富,被人尊称为“鸭太公”。鸭太公虽是一介农夫,却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乾隆年间他的儿子程采坦开始读书,但没有考取功名。他又让两个孙子程逢春、程逢禄继续读书,还是没有考取功名。然而程氏父子并不气馁,他们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把当地最有名的教书先生请到程家来教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名师的教育下,鸭太公的第四代,程逢春的儿子程矞采、程焕采,程逢禄的儿子程懋采,相继高中进士,钦点为翰林,创造了“一门三督抚”的家族传奇。程氏三兄弟考取功名,进入仕途后,更加重视对子孙后代的培养。他们继承父辈开创的义举,置义田、建义仓、办义学,规定程氏族中后人都要进私塾读书,只要愿意读书,可以一直免费读到考取功名。周边的外姓子弟,也可以在程氏私塾读书,而且不收学费。程氏兄弟还建立了一个民间助学机构“兴宾会”,为当地贫困子弟就读高等学府或进京科考提供学费和路费。

走进汪山土库,到处都可以感受到一种重教兴学的氛围。汪山程氏的女性可以不学女红,但都必须读书。这里没有平常大户人家的“绣楼”,却有“望庐楼”、“稻花香馆”等几处私塾学馆。学馆环境清静,设施齐全,学风良好。走过天井就是课堂,课堂上摆着二三十张课桌,墙壁上挂着励志读书识字的牌匾。其中一幅是朱子《论学》的语录:“质敏不学,乃大不敏。有圣人之资,必好学,必下问,就自蒙杜撰,更不学不问。便已是凡下了,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也,只是好学下问。”教育子弟读书要经世致用,虚心好学,独立思考,知错能改,自强不息。

在土库内部,设有私塾、学堂等教育场所,这充分体现了程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程氏家族长辈们深知,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唯有教育才能传承家族文化,使家族兴旺发达。在这里,子弟们诵读经典,研习礼仪,接受着严格而系统的教育。程氏家族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也对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四、民俗文化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体验到独特的民俗活动。每逢春节、元宵等佳节,程氏家族都会在土库内张灯结彩,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舞龙舞狮表演、戏曲演出等活动。家族成员们身着盛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节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了传承和弘扬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汪山土库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历经了无数的风雨沧桑。在太平天国时期,这里曾遭受战火的洗礼,但依然坚强地屹立不倒,成为了那段动荡历史的见证者。在抗日战争时期,汪山土库也曾被用作临时避难所,庇护了众多百姓的生命安全。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始终与这片土地和人民紧密相连。

新中国成立后,汪山土库被赋予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先后被用作学校、仓库等场所,继续为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汪山土库得到了精心的修缮与保护,并被开发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它向世人展示着江西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赣鄱大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汪山土库的青石板路上,触摸着古老的青砖墙壁,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岁月的沉淀。这座古老的建筑群,不仅是程氏家族的骄傲,更是江西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它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家族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历史,敬畏传统。

五、保护措施

汪山土库,这座承载着程氏家族荣耀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犹如一部无言史书,亟待我们悉心守护。在建筑修缮上,专业团队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从墙体加固着手,选用契合传统工艺的青砖、糯米浆,按原构造垒砌修补,还原墙面古朴质感与坚实稳固。屋面翻新时,依旧制铺就小青瓦,仔细调整坡度、拼接瓦当,防雨且保古朴风貌。木构件修复慎之又慎,雕花处技艺精湛工匠精雕细琢,重现花卉人物灵动,腐朽部分以同质老料替换,榫卯结构严丝合缝,让古建框架重焕生机。日常维护管理,组建专职管护队伍,定期巡检,监测建筑的墙体裂缝、木料湿度、地基沉降等状况,详实记录建档,以便精准应对潜在隐患。环境维护同步推进,清理周边杂物,依古景植草木,既防根系破坏建筑基础,又添古朴氛围。

在文化传承层面,深挖程氏家训家风、家族故事,编撰书籍、拍摄纪录片,于土库内展厅陈列展示,还开展民俗活动,邀请后人讲述往昔,让游客领略深厚文化内涵,提升保护自觉。同时,借助数字化手段,三维建模留存建筑全景、细节,构建线上虚拟展馆,突破时空局限。

结语

尊敬的各位游客,汪山土库的游览之旅即将结束,但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参观,对江西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也希望大家能将汪山土库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走进这座古老的建筑,感受它的独特魅力。感谢大家的光临,期待与您再次相遇!

用户点评
    发表自己的观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