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去古韵悠长的古村古镇体验历史文脉的沧桑厚重,却发现无论走到哪儿都是千篇一律的小吃街?本想身着典雅庄重的华美汉服来一组梦回明清的质感大片,却发现人造景观遍地、出片总是“影楼风”?难道真的没有一个地方能完整葆有古色古香的历史韵味,不落“商业化”的窠臼?其实就在江西南昌市郊、西山梅岭脚下,便有着这样一座静谧古老的古村落建筑群——安义古村。古村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时期,由罗田村、水南村、京台村组成,三村呈鼎足之势。古村内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宅有100多栋,古牌楼、古门楼、古街、古巷、古井、古塘、古树等星罗棋布。由于保护得当,加之安义此地深厚的历史人文点染,其所呈现的恢弘壮阔、古朴精美绝非现代人造“影视城”可比。此外,古村之中不仅有良好保留的赣商文化,戏听黄梅、打糕点茶等民俗文化体验亦是精彩纷呈。背靠的梅岭秀美山色则更为其添上一层烟雨空濛。修闻道江南风光好,可山色有无、山花烂漫、白墙黛瓦、青石古街、纨扇倚桥、纸伞穿巷……想见何必“真江南”?闲暇时光来此一游,或是在古镇烟雨之中,感受一步一千年的变换,看时光在雕梁画栋之上演绎历史勾陈;或是执子之手,定情千年古樟之下;又或者是阁馆听戏,晴窗细乳戏分茶,都已是十足的古韵悠长。接下来就请大家跟着我走进这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4A乡村旅游点——安义古村。
一、罗田村
(一)千年古樟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是《滕王阁序》的开篇。其中所提到的“豫章”,便是江西的古称。实际上,“豫章”还可以指高大的樟树,在古时候也可以借指对国家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无论是诗圣杜甫笔下的“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还是黄庭坚所说的“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无不是借“豫章”这种挺拔高大,枝繁叶茂的树木表达对人才的赞美。这种巧合,无疑是在冥冥之中为我们江西种下了文脉悠长,人才辈出的种子。
那么在我们安义古村的入口处呢,就有这样一颗唐朝时期就种下的千年古樟,树高约20米,直径达2.8米,需要至少六个人拉手才能环抱。当年黄克昌举家来此避难,种下此树以求其庇佑子孙后代。后来事实证明“豫章”此树的确与文脉兴旺有着某种神奇的联系,罗田村历史上曾出过一位探花,进士更是多达四十位。
关于这棵树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树后面那座四十八栋天井豪宅的主人黄秀文就是经商前到此树前祈求保佑,最终成为一代商贾巨富,所以村民都亲切地叫它“发财树”。大家可以在树下祈福、合影。
(二)士大夫第
“朝朝代代风风雨雨,几多故事传奇,散落老街古屋;翠翠红红莺莺燕燕,无限天机神韵,尽藏绿野青山。”这满村古屋古街,古树古井,不知经历多少唐风宋雨、明雪清霜,又不知藏有多少故事传奇。漫步其间,赏的不仅是雕梁画栋的精美,观的不仅是历史沧桑的印记,更是能在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间,窥见赣鄱子弟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所留存下的人生故事与人文情致。接下来大家可以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这座保存完好的四十八栋天井豪宅——“士大夫第”,近距离感受古代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方式。
“诚信仁义为本立家兴业,克勤克俭为纲福泽绵长。”我们在这座宅邸的大门口看到的这幅楹联,正是“士大夫第”最初的建造者黄秀文所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黄秀文作为闻名遐迩的红顶商人,对于经商持家的智慧。黄秀文回乡建宅之时已是腰缠万贯的巨富,但他坚守的信条依旧是“诚信”与“勤俭”,可见良好的家训家风在赣鄱早有弘扬。这一 “诚”一“信”,一“勤”一“俭”,不仅是赣商文化的基石,也恰是这所古村的人们坚守的瑰宝,更是我们江右人民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
“紫气东来,连街楼宇处处描金绘碧,问门外青山,山外白云,可比否尧天舜地;烟岚西去,历夏经冬朝朝曳翠摇红,看堂前玉树树前银花,终不失汉骨唐风。”这幅对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这座宅邸当年的鼎盛之态。相传黄秀文父子修建这所恢弘大气的“豪宅”前后历时共计38年,总共占地面积达到了5500平方米,大约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的大小。共有厅堂12个,厢房36对,起居室108间,天井48个,故此宅又称为“四十八个天井”。值得一提的是,这“四十八个天井”,从堂井到过道井都各不相同。
走进宅邸之内,如同步入民宿艺术的精美展馆,三种雕塑精彩纷呈。我们可以到这边来看到这些窗户,不仅是窗扇上刻画了“花开富贵”、“四季平安”的木雕图案,在窗框的下方也以木制浮雕的形式雕上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的故事。大家可以近距离观赏,尝试猜猜分别是哪些经典的桥段。而这边的石雕则是雕刻了“麒麟献瑞”、“耕牛闹春”等吉祥图案,这些美轮美奂的石雕无一不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大家可以自行参观。
二、水南村
(一)黄氏宗祠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这本是《红楼梦》里,元春省亲时对大观园的赞叹之语,可用在安义古村至今完好保留的明清赣派风格古建筑上也丝毫不为过。接下来我们准备参观的“水南村”里面,就留存着不少规模宏大,装饰精美,保存完好的百年古屋。“水南村”始建于明初洪武七年,由我们刚刚参观的罗田村的黄氏分支后裔族祖“一能公”所建。而黄氏宗祠正是古村古建筑的代表之作。黄氏宗祠上覆琉璃瓦片,下铺青板红砖,檐牙高啄,古朴端庄,呈现出典型的赣派建筑风格。
除了宗祠最常见的功能之外,黄氏宗祠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还展示了一些情诗。这体现出黄氏一族在传统的宗族观念之外,还注重对于情感和艺术的表达。这在传统文化中相对少见,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
(二)民俗体验
大家或许在《知否》、《梦华录》等大火的电视剧中有见“点茶”这一传统茶艺形式。点茶作为一种沏茶方法“兴于唐,盛于宋”,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顶峰。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而饮茶之法便是以点茶为主。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在诗中就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描写。点茶的主要程序包括备器、选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等十一个环节。在安义古村,大家可以跟随指引亲自体验一番,感受古人对茶的热爱和尊重,品味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在这里大家也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小吃。像我们比较出名的宗山垅米粉。宗山垅米粉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手作米粉独特的口感。大家平时吃到的米粉绝大多数都是机器压制,而安义古村是我们江西至今唯一手工制作米粉的村子,是真正的“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非常值得一试。除此之外,瓦灰鸡、米饼和糊羹等其他的小吃也不容错过。
三、京台村
(一)石牌坊
大家面前的这座石牌坊,便是当地刘姓人家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刘向所建。其中京台石门坊始建于唐代元和元年(806年),原为宗族祠堂建筑群的一部分。历经多次毁建,现存的版本为明代晚期重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又进行了重修。
提起刘向,可能大家会觉得有些陌生,可是谈到战国著名的历史故事,像苏秦张仪合纵连横、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是不是瞬间感觉“记忆苏醒”。没错,这个刘向,便是西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我国目录学之祖,编纂了《战国策》一书的刘向——“刘中垒”。大家可以看到,牌坊上方中嵌着的汉白石额匾,南面的匾文“绩绍中垒”四字,便是表达对先祖刘向的功德和事业的追念;而北面匾文“荫垂乔木”四字,则体现了对先祖之德泽被后人的祈愿。
(二)古戏台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古戏台位于古村的核心位置,始建于乾隆年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至今依然能够正常使用,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展现古村文化的重要平台。我们可以看到,戏台的四周雕刻精美,设计精巧。柱子、梁枋部位刻有凤凰麒麟等吉祥图案,而藻井的独特设计在美观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扩音效果,使台上的声音更好地传递到台下四方。“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是黄梅戏《女驸马》中的经典唱词,相必大家在网络平台上都有听过。在这里呢,我们不仅会上演咋们江西本土的赣剧曲目、特色的采茶戏,像黄梅戏、京剧中的经典桥段也时常登台,比如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女驸马》。值得一提的是,古戏台上演的剧目中,不少女性角色都个性十足,一反大家印象里“待字闺中”、“温婉柔和”的佳人形象。像《女驸马》中聪慧勇敢、善良正义的女驸马冯素贞,《路遇》中深明大义、果敢英勇的朱秉静,《春香闹学》中机敏灵巧、智勇双全的丫环春香,《小辞店》敢爱敢恨、情深意厚的柳凤英……这些鲜活的人物至今看来依旧不觉老套过时,甚至蕴含着反抗封建礼教的现代色彩。
欣赏完戏曲,我们今天的讲解和参观就告一段落了,但是安义古村值得游览品味之处却远不止于此。千年豫章,古韵安义;钟灵赣鄱,大美江西。远去了唐风宋雨、明雪清霜,安义古村始终在时光的罅隙之间清浅安然。
梅岭脚下,红砖黛瓦、青石板街期待您的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