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秘安义古村群
——安义古村群应征解说词
李天阳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你们走近灿如春花、皎如秋月的安义古村群探秘。安义古村群堪称是当今中国古村群落中的明珠,它们见证过历史的沧桑,经历过朝代的更迭,便也承受了太多的磨难,但至今仍保持着原有的文化风貌,凸显出固有的内在品质,秉承了先人的建筑风范,走近它们便总能听到从这砖缝隙瓦缝里传出来那遥远年代一些令人心旌摇荡的隐秘故事。好奇是人的天性,心动不如行动,就让我们共同到安义古村群里探秘一番吧,相信一定会大有收获。
近年声誉鹊起的安义古村群景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境内,由京台村、罗田村和水南村三大古村落组成,景区面积为3平方千米。三村相距仅有300米,村与村之间有长寿大道、祈福古道和丰禄大道相通。因了千年积淀的文脉,有着千年历史的安义古村群像极了一部摊开的线装古书,处处透露着原始、原真、原生态的历史气息,将周边的山丘谷地、阡陌树林、烟火人家,无不装点得古色古香。来安义古村探秘,不需要挑季节,不需要论昼夜,来了都是好时候,入目就有好景致。
“美”具有征服人心的力量,安义古村群就是这样一个美的所在。安义古村群里可看的美景很多,主要有京台戏台、罗田世大夫第、古街、古巷、古井、古樟、古屋、香火堂、民俗馆、闺秀楼、百福图、百花图、黄氏宗祠、曦庐等经典景点,它们风貌沧桑,韵味十足,呈现出安义古村群处处古韵、色色古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安义古村群景区内现存赣派古民居数百栋,这些楼堂瓦舍具有规模宏大、保存完整、雕饰精美、文化内涵厚重的特点,是赣派建筑与赣商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就像一幅默默呈现着烟火人间原生态的民俗风情画,彰显着这一处文明古村的文化魅力和巨大吸引力。无论是驮负着悠悠时光的房脊、廊檐和旧式门窗,还是携带着旧时匠人手泽的木雕、石雕和砖雕,无不向走近它们的人们传递着彼时彼代绵绵不绝的人情物意。在古老的时光里,这处弹丸小村不知演义了多少人间沧桑,它的存续和变迁既是华夏历史长河中的一支细流,也是华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独特的认识价值。现在,安义古村群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传统村落、南昌“新豫章十景”、江西“十大乡村美景”、南昌城市名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使得其更加声名远播。近者悦,远着来,安义古村群已经成为了人气日旺、蒸蒸日上的旅游胜地。
安义古村群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历史记载,京台村在三村中最为古老,始建于初唐武德元年,也就是公元618年。罗田村次之,始建于晚唐广明年间,也就是公元880—881年之间。水南村最晚,系明洪武七年,也就是公元1369年,由罗田村黄氏分支后裔能公始建。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们男耕女织,鸡犬相闻,和谐相处,其乐融融。虚无缥缈不是历史,历史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虽然有关安义古村群的文字记载并不太多,但古往今来这里生活着各色人等,留下的遗迹、遗存很多,这些遗迹、遗存保存着先民活动的痕迹,也是留给后人寻迹探踪的密码。大家请看,在安义古村群里,古街上商铺林立,四十八个天井犹如迷宫,布局严谨,这些古建筑于斑驳中透出精致,格扇门、木花窗、木阁楼、雕花兽脊,无不显现出历史的沧桑。也许是岁月太过漫长悠久的缘故吧,这里的一砖一瓦便有了破败的颓势,可任凭再怎么萧索,但稍一追究你就会感到它们的厚重和辉煌仍然足以让人为之刮目相看。青瓦飞檐的每扇门楣、每个窗口,古朴的一招一式,从骨子里散发着稳重妥帖,甚至是优雅精致。如果你仔细些看,再辅以想象的话,似乎还能看到阁楼里的那些大小姐端坐在床头描红绣花的婀娜倩影呢。
坐落在京台古村内的京台戏台始建于清乾隆十年,也就是公元1745年,占地86平方米,坐南朝北,是村民演戏娱乐的公共场所。民国六年,也就是1917年,村民曾集资予以修葺一新。到了建国后的1968年,又曾对戏台进行重建。现存的戏台为庑殿顶砖木结构,又称四阿顶或五脊顶,其屋顶为四坡顶,两山做成斜坡面,形成四面排水的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形制最老、等级最高、做法最讲究、单体规模最为宏大的建筑。其平面布局呈凸字型,内梁架为穿斗式,中间设有藻井,采用如意斗拱造型,台高7.8米,宽10米,深8.5米。京台戏台属赣派建筑,集各类古戏台建筑之精华于一体,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实为古戏台建筑的典范,于198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遥想早已走入时光深处的当年,高大的京台戏台上也曾时常热热闹闹地上演着以乡音俚语演唱的戏曲节目,引得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来此观赏品评,说它曾经上演过万众欢娱的盛宴也不为过。戏台上上演着民众的历史,乡俗中呈现出乡土的性格,而戏曲就是高台教化的有效方式,它用引人入胜的艺术手法,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循循善诱,潜移默化,成为一方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而堪称“父老开心地,乡村体面场”的京台戏台就是戏曲艺术曾经辉煌于乡村世界的最好见证。
坐落于京台古村中央的石门坊,系宗族祠堂建筑群的一部分,始建于何时没有确切记载,据记载系于明正德四年也就是公元1509年复修,清嘉庆二十三年亦即公元1818年重建。石门坊系仿木结构,以麻石凿制,柱上雕有古朴典雅的花纹,中间嵌有名贵的汉白玉匾额,南面的铭文是“绩绍中垒”,表明京台刘氏家族是汉朝曾官居中垒校尉的学者刘向的后裔,喻示家风永续;北面的铭文是“荫垂乔木”,表明祖宗阴德流布之广使得草木沾恩。这石门坊,其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石牌坊。应当说,无论什么样的牌坊,再怎么在建筑样式上求新求变,其最核心元素还是保持固定不变的,都是一种由柱子和横梁构建成的门洞式的建筑。据说,在中国诸多传统建筑中,牌坊是审批规格最高、程序最严的一种,哪怕在穷乡僻壤建一座小小的牌坊,也一定是在程序上要经过朝廷审核,再以皇帝的名义批准修建起来的,其在中国古老传统中所具有的丰富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内涵由此可见一斑。
坐落在水南村的余庆堂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民宅,它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1940平方米,坐北朝南,布局由前后两幢房屋相连组成。房屋为砖木结构,穿斗式马头墙,建筑的后堂俗称“闺秀楼”,设有凭眺栏杆和堂楼花窗,回廊背面和两侧的房间均用雕花木质扇门相隔,上面雕有各种图案,屋顶天花采用汉文花格纹,堂楼平盘上雕有莲花瓣纹,顺枋上刻有汉文连体纹,花窗、桃枋、日枋上都雕有精美图案,这些沉静的木刻不动声色地展现着日月云气、人物车马、桥梁房舍、花鸟山水,弥漫着质朴思想和至真愿望,在波澜不惊里升腾着斑斓思绪。整座建筑构筑独特,布局巧妙,雕刻工艺精湛,为清代赣派民居建筑之精品,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将古、大、美、雅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于2006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置身此地,能让人想见从前的耕读四季、婚丧嫁娶、人情往还,想见骡马轿车进进出出的排场,不知有多少悲欢离合一场场曾在此处本色上演。
坐落于罗田村的世大夫第始建于乾隆辛巳年,也就是1762年,占地面积4400多平方米。它系十一幢房屋组合成群,主体建筑由三幢房屋在一条轴线上纵向排列相互连接而成,面阔15.3米,进深51.8米,四重进,构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建筑意境,视觉效果强烈,显得气势不凡。主屋正厅大木构架采用了穿斗抬梁混合结构的营造方式,形成高旷宏敞的大厅,室内装饰讲究,雕刻精湛,造型美观,富丽堂皇。院内各房既有严格的老幼尊卑秩序,又融融一堂,极富人情味。整个建筑体量庞大,古朴典雅,庄重大方,有气势,有诗意,有魅力,有底气,为清代赣派建筑中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品,于2026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坐落于安义古村群中心位置的唐樟会馆,占地2500平方米,共有4个包房,1个大厅,整个餐饮区可同时容纳500人就餐。唐樟会馆在内部结构上将古代江右商文化展现于每一个细节上,从小物件的摆设到建筑本身都和江右商文化息息相关,集古老现代于一体,算得上独具匠心,布局巧妙。
在小导看来,置身于秉天地之灵气、挹山水之精华、汇人文之渊薮的安义古村群,足以让人思接千载,视通古今。是啊,真不知道这由古宅、古坊、古街、古楼、古樟、古巷、古井等组成的古村落,到底隐匿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到底包藏着多少曲折动人的传说?可是,它从来不在意世人的眼光,一直在默默的生息绵延着,就这样守护着古村的家族传奇故事,守护着众多古老的秘密,等待着更多的人前来探秘、品味、聆听和感悟。
各位游客朋友,如果要用一幅画来描绘安义古村群的话,那它一定是一幅传统的水墨画,飘逸洒脱,古朴典雅;如果要用一首诗来书写安义古村群的话,那它一定是一首地道的古体诗,清新隽永,浓淡适宜。的确,安义古村群的妙,在风景与人文的琴瑟相合;安义古村群的好,在旅游建设中旧物与新意的款款相待,不知你们以为然否?好了,有关安义古村群的介绍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用眼、用心也用情,去亲自探秘、发掘出更多有声有色有温度的安义古村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