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县:一泓清流入心田(图)

2021-08-26 18:44 阅读
大江网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张晓园、陈美英摄影报道:率先在全省编制县级水资源公报、完成全市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试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地处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坐拥深水良港等水资源优势的湖口县,全面推进水安全保障、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努力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2020年,获批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荣获江西省2018-2020年度“鄱湖杯”水利建设先进县;水利改革发展连续两年位列全省优秀等次;水土保持在单项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水利建设与管理位列全省第二;在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中也位列第一;河长制考核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湖口县马迹岭中型水库

  科学规划配置水资源

  湖口县国土面积66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28.2%。全县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8亿立方米,鄱阳湖湖口径流输出量正常年为1600亿立方米。

  该县注重突出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和优化配置,不断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利用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编制完成《湖口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湖口县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湖口县水土保持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绘就水利发展蓝图。

  “项目为王”,加强储备。针对水系整治利用不足的问题,湖口县积极争项争资,加大县本级财政资金投入,从长江干流崩岸应急治理、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鄱阳湖区重点圩堤提质提升工程、园区治涝工程、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洪患村整治、水土保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八大工程项目入手逐步建设,提升全县范围内特别是长江和鄱阳湖区防洪减灾能力。

  同时,为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该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面了解掌握园区内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状况,科学评估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完善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园区范围内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

  落实举措优化水管理

  湖口县以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建立责任考核机制为着力点,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积极推行水资源总量消耗与用水强度“双控”行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从严控制用水总量,对超许可、超计划的取用水户按累进加价制度征收超额部分水资源费,并要求取用水企业开展节水投入和节水工艺,对乡镇自来水厂实行取水流量在线监控,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

  该县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率先在全省完成水资源管理年报、水资源公报、水务管理年报,构建了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实现因水而兴。

  可喜的是,“十三五”以来,湖口县水利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掀开大规模兴修水利的新局面。水利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2亿元,年均近0.9亿元,比“十二五”增长32%,其中落实中央资金2.7亿元,落实省级资金0.62亿元,县财政本级投入1.1亿元。完成小农水重点县、水利血防工程、银砂湾长棉堤和砂洲堤排涝泵站、千亩圩堤填塘压浸应急除险工程、山塘整治工程、武山水防洪工程、鄱阳湖单退圩堤加固工程、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水毁工程修复等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有效提高了城乡防洪减灾能力,有力保障了江河安澜和人民安全。

水生态文明自主创建村

  持之以恒建设水生态

  近年来,湖口县以开展河湖卫士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健全完善“江湖联动、水陆联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与安徽的宿松县、湖北的黄梅县建立了三县水上执法合作和信息共享,执法联动机制,握指成拳共打水事违法行为,齐心协力维护河湖健康生态。

  针对水土资源组织协调、预防监管、资金保障等三个薄弱环节,湖口县采取“专项行动+常态化管理”的方式,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的长效机制,保持水保监管高压态势,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常态化。

河道采砂管理水行政执法

  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该县以河长制湖长制为依托,严格河湖水域和岸线空间管理,实行涉河湖行为全过程监管,规范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审批。加强河湖管理动态监控,保障河湖生态流量。2020年,以“清河行动”、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和“清四乱”等专项行动为重点,完成了水利部对沿江岸线整治20个项目的顺利验收,拆除了9个非法码头泊位和12座“小散低”码头,进一步推动了影响河湖健康问题整治,水利部召开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新闻发布会,通报表扬了湖口县沿江岸线整治效果及先进经验做法。另外,发挥生态巡护队的作用,对新发现的违法违规涉水问题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整治一处,实现动态清零,进一步优化河湖水生态环境,实现“水美、岸美、环境美”目标。

  当前,湖口县正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和自主创建工作,围绕水安全、村庄清洁、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水景观与水文化、社会公众参与等指标体系,以点带面,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生动局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