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西塔村:红绿交融绘新图

2022-07-28 04:31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万亩竹海,满山绿意;清冽山风,沁人心脾,这是炎炎夏日中的“清凉世界”。如此凉爽的大山里,是一片响当当的“热土”,因为它有一个响亮的称号——“红色名村西塔村”。这里,曾经炮声隆隆展红旗,有125名烈士长眠于此。

  7月22日,记者走在宜春市奉新县西塔村蜿蜒的柏油马路上,一幢幢别墅风格的农家小院吸引着记者的目光。一位来自南昌的民宿经营者李金娥微笑着向记者走来,招呼着说:“进来坐会儿,喝口点茶。”一番交谈后得知,西塔村“红色名村”的品牌效应和优美环境,不仅吸引游客慕名前来,而且留住了李金娥这样的外地投资经营者。西塔村,一个曾经的贫困村,经过短短数年时间,如今发展成了一个有红色文化、有颜值的“网红”旅游村。

  ■信息日报/信息日报客户端记者涂文华、实习生吕泽祺文/图

修铜宜奉革命烈士纪念碑

李金娥的红色民宿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深耕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打卡点”

  百丈山管委会西塔村坐落于奉新县西北部边陲,与修水、铜鼓、宜丰三县交界,群山环绕,平均海拔高度约620米左右,属九岭山脉,地形隐蔽。1928年,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成立,其中西塔村便是当时发展共产党员的基地之一。

  1930年4月,西塔村成立了第一个村党支部,同年6月,在西塔村蓝家祠堂成立修铜宜奉边暴动委员会。从此,在党的领导下,暴动委员会带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动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以及地方恶霸的压迫。7月,为反击国民党的全面清剿,125名烈士长眠于此。

  如今,在西塔村内,湘鄂赣省委、省苏临时驻地旧址,修铜宜奉边暴动委员会旧址,中心县委、县苏旧址,修铜宜奉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标志比比皆是,这里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瓦,都有着道不尽的红色故事。2021年,西塔村被正式确定为“江西省第一批省级红色名村”。

  红色奉新,燎原西塔。作为全国159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近年来,奉新县一直以建设红色名村为契机,用好用活本土红色资源。西塔村作为210个“江西红色名村”之一,更是推出一系列红色研学线路、打造一批红色民宿、挖掘一批红色体验项目,吸引一大批党员干部和学生前来参观学习,逐渐成为“红色打卡点”。据介绍,仅今年6月,西塔村接待的游客就达3000余名。

  “红色资源+绿色生态”带动产业发展

  人气旺,则产业兴。西塔村在红色名村品牌效应下,收获大批“粉丝”,而当地独特的气候与景色,又将“粉丝”留在了村里。

  采访过程中,记者来到村里群山环绕下的一间木屋民宿内。屋外山泉水池旁鲜花簇拥,池中小鱼悠闲自得;精致的木屋设计,与周边的景象映衬在一起,俨然一幅美景。

  “住在这儿,晨起见山间云雾缭绕,傍晚伴着晚风静听夏夜蝉鸣,独享一份山间的淡泊自如。”一名来自南昌的游客告诉记者,他因学习红色文化结识了西塔村,而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让他流连忘返,所以经常会在空闲时前来度假。

  这家木屋民宿的经营者李金娥,起初她并没过干这一行。2017年,身患疾病的她辞去南昌的工作,慕名来到西塔村长住调养。随后,李金娥的亲人朋友也常来小住,在大家的多次建议下,她便张罗起民宿生意。近两年,尤其是奉新县红色教育基地在西塔挂牌以来,人气越来越旺。据了解,李金娥民宿日均营收能达上千元,年纯收入达到十多万元。

  “再过些日子,我要把后山的瀑布小道修整出来,不仅是为了留住在自家住宿的游客,更要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住在西塔。”李金娥规划着前景,笑容灿烂。

  依托红色名村底蕴,西塔村正全力打造“红色资源+绿色生态”的产业格局,开发红色基地、红色培训、红色旅游一条龙红色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户餐饮、民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业态发展。目前,西塔村委会已成立奉新县水云涧民宿有限公司,将村里十几家民宿聚拢在一起,统一运营管理。红色教育基地试运行的第一个月,仅食宿服务就带动地方民宿增收2万余元,人均达2000余元。

  “我们还鼓励村民加工销售本地土特产品,高山有机茶业、养殖业、毛竹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江西财经大学驻西塔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胡文明告诉记者,游客多了,产业有起色了,村民的腰包自然就鼓起来了。

  红绿融合让红色名村彰显时代风貌

  “现在的西塔村,铺设了柏油马路,装上了太阳能路灯,红色地标、红色标语随处可见,环境卫生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一提到村里的变化,胡文明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2021年6月换届以来,百丈山管委会便开始着手筹备红色名村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到首批项目建设资金280万元,用于游客服务中心、红色影剧院、特色商品街、公厕及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和提升改造。

  该村按照景区建设标准严格控制村庄规划,绿化、亮化、洁化村庄,将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革命遗址、红色基地等进行连片打造,绿色、红色资源充分融合,形成红绿相间、新旧相融的多彩新地标,让红色名村彰显时代风貌。

  “来这儿的游客,都是慕名红色名村和优美环境而来。所以,要想吸引更多游客,就要让每一名村民熟悉本地红色历史、红色印迹、红色故事。”“我觉得要做好民宿产业,要避免竞价,应该由公司统一分配游客,统一管理服务”……蓝家祠堂内,村里一群老少正围坐一堂,讨论着如何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红色景点,怎样将村集体产业做大做强。

  在现场,记者看到,在村委会的支持下,蓝家“祠堂”变“五堂”。在这里,既是西塔村民的祠堂,又是村民的“文化礼堂”“普法学堂”“道德讲堂”“村民说事堂”和“群众智囊堂”。“事关全村的大大小小的事务,我们都会邀请村民到这里来讨论。”西塔村石田村民小组组长蓝斌说。

  在西塔村委会不远处的九峰桥旁山顶,修铜宜奉革命烈士纪念碑默默矗立,阳光下,萧克将军亲笔题写的碑名熠熠生辉;两山之间,傍水而建的村落上,工程机械正在紧张有序施工,红色文化广场、一河两岸游步道等正待华丽亮相,这个乡村正逐步上走乡村振兴之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