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十中建校120周年宣传片

2022-11-08 17:58 阅读
大江网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南昌十中肇始于1902年,初创时名为葆灵女书院。1931年,在葆灵女中校长周兰清的坚持下,学校在国民政府江西省教育厅完成备案,纳入国民教育序列,国文课和科学课成为主要课程。

  1952年,学校收归国有,更名为南昌女子中学,成为公办学校, 1961年,学校定名南昌市第十中学,实行男女同招。至此,曾经面向女子教育的女子学校成为历史,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南昌十中登上历史舞台。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南昌十中和祖国一起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一年,学校被定为江西省首批重点中学,从此,学校走上了快速发展、高质量办学的轨道。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学校勇于创新,敢为人先。1985年在全省率先举办低龄超常儿童特殊教育实验班,即俗称的少年班,面向全市招收智力超常低龄学生进行五年一贯制专门教育,培养了许多直通高校少年班拔尖人才班的优秀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

  在此过程中,学校取得了一批关于低龄超常学生教育培养的研究成果,其中很多成果获得国家级、省市级教研成果奖,在全国行业内有着重大影响。

  学校一贯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全市首创学生暑期军训、举办学校艺术节、学生劳动值周、寒暑假德育作业等。

  体育工作独领风骚,校田径队、女子排球队多次获得省市中学生比赛冠军,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美育工作独辟蹊径,组建了全市首个学生管乐队、合唱队,在省市艺术竞赛中多次获得团体奖和个人奖,研发了全国首个中学美育大纲,在全国性会议上进行交流推广。

  学校拔尖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尤其是数理化生奥赛实力雄厚。有几十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奥赛金牌并有多人入选奥赛冬令营,是江西省高中数理化生学科奥赛的重镇,多次代表江西省组队参加国家级奥赛,屡屡获得优异成绩,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同行的高度赞扬。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学校共培养了9名省市高考中考第一名,重点大学(一本)录取人数和录取率长期稳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昌大学等985、211、双一流高校纷纷授予南昌十中“优质生源基地”称号。

  2016年以来,南昌十中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制订了“拉开骨架、狠抓质量、做足特色、创新文化”的办学方略和“一线两基,三极两翼”的办学思路,兴建了经开校区,成立了“南昌十中教育集团”,构建了“四融、六学、八践”的大思政课程体系,开办了击剑、高尔夫球等特色体育课程,当选全国中学生击剑协会副主席单位,与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外高校建立协作办学关系,成立全球校友总会筹委会和北京、上海、深圳校友分会。学校展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再一次挺立在全市基础教育的潮头。

  120年来,南昌十中励精图治、薪火相传、文脉不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南昌市首批名校等荣誉称号。

  120年来,几代南昌十中教师坚持教育理想,精心教书育人,支撑起了南昌十中这所教育大厦,涌现出了周兰清、胡其钧等矢志办学,在关键历史转折点对学校作出巨大贡献的优秀校长,涌现出了陶博吾、孙德震、晏淑和、贾小莲、沈开琦等深受学生爱戴的教书育人大先生。

  120年来,几万名莘莘学子在葆灵女中、南昌女中、南昌十中接受教育、熏陶,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纽扣,从这里走上人生的更广阔舞台,成长为党政工商、科教文体领域的栋梁之材甚至是领军人物,他们之中有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万绍芬,著名科学家饶毅、熊仁根,著名经济学家管涛、熊伟,在美著名侨领曾洁,青年科技英才李思、陈云霁,残奥会金牌教练胡正观,优秀企业家张键、王坚军等,他们不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人类福祉、社会进步、祖国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还十分关心母校,通过捐款捐物、开设校友讲堂等各种形式回报母校,助力母校发展。

  这次校庆,得到广泛响应,有一万多名校友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校庆各项活动,校友师生捐款捐物、捐赠项目达到近300万元,几百名校友和教师、近千名在校学生义务参加文艺演出、来宾接待,展现了南昌十中强大的凝聚力和校友师生与母校温暖同行的共同心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