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在有规 “理”在有路——2022年永丰县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案例
“双减”政策实施已一年有余,政策运行进行入平稳期。在校外教育培训治理上,永丰县也从重“治”逐渐转入重“理”的过渡。
一、“治”在有规,重整改
在经过多轮集中治理、专项治理之后,非法办学、变异办班、隐形培训等违法违规行为基本销声匿迹,校外培训已经进入规范办学、常态化发展阶段。永丰县校外培训治理也适应形势变化,变治“违”,转为定“规”。
定培训内容之规。永丰县依据《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县培训机构使用的教材和图书进行了一轮全覆盖的教材图书内容审查、检查。一是对培训教材进行审查。教体局组织县教材鉴定专家委员会成员,联合县文广新旅局、县市监局等职能单位,对所有培训机构使用的教材进行审查,清理不合格培训材料10种。二是对培训机构图书进行检查。培训机构提供给学员阅读的图书也是日常巡查的必查内容,对不合格教材和书籍进行没收集中处理,对存在问题的机构开具处罚通知书。
定场所安全之规。安全是办学的基础和前提,校外培训机构办学场所多数是租赁商铺、店面,场所情况比中小学更为复杂。针对此情况,永丰县一方面是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对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同时要求培训机构因地制宜落实校园安全“四个一”工程建设,安全措施达到“三个百分之百”标准以上,才可申请验收开门培训。
定培训时间之规。永丰县中小学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高达99%,因此周一至周五基本没有时间参与校外培训。因此,引导各校外培训机构把培训时间尽量定在周末,这既能减少培训机构的开支,又便于学员安排时间参加培训,同时也便于监管部门进行集中巡查检查。目前除少数几个机构有在周五晚培训外,其余机构都把培训时间安排在了周末。
二、“理”在有路,重疏通
“双减”之后,非法培训得到有效治理,正规培训机构也面临着因场所设施改造、生源减少、房租贵等切实问题,举步维艰。一些机构在培训市场经营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累积了良好的社会口碑,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考验。对于这些实际问题,永丰县监管部门想机构所想,为机构“理”清出路,帮助发展。
稳定业态,保民生。该县校外培训机构直接从业人员近300人,这涉及几百个家庭的就业问题。永丰县立足培训机构现有业态,以稳就业保民生为出发点,做好机构帮扶工作。一些以钢琴、古筝、古琴等器乐为培训内容的机构,受限于培训场所面积的规定,租一个两三百平方米的场所,租金确实承担不起。对此,该县积极帮助这些机构退出培训业务,转型为专业乐器销售,最大限度保留住一部分就业机会,目前已有3家机构转型成功。
寻求机会,促合作。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和假期托管,面临着专业师资和特色课程不足的问题,而培训机构却又苦于招不到学员,有技却无用技之地的窘境。双方都有需要,却走不到一起。看到双方需要,就要积极介入引导。该县中小学未放开准入,但幼儿园等托幼机构可以尝试。该县工作人员积极走访幼儿园,征集他们在日常保育教育中迫切需要的课程和师资,然后对接熟悉的优质校外培训机构,促进双方达成合作。目前县城已有5所规模较大的幼儿园与3家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了长期合作,效果很好。
解冲突,促融入。自从学校开展周末托管以来,学生多数选择在学校参与兴趣类活动,而周末是校外培训机构主要的培训时间,致使培训机构生源急剧减少。每学期学校开始周末托管宣传时,校外培训机构特别关注,常有一些关于学校宣传不当的信访举报到县“双减”办。一方面,县“双减”办深入机构,针对各机构情况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方法,帮机构想方法找思路,提升机构办学影响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则推动机构与学校开展互动交流,免费送培训课程进学校,助力学校拓展课后服务内容。目前该县几家围棋培训机构就与县城学校开展了常态性的进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