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价值的重构

2023-09-20 15:58 阅读
大江网-江西工人报

  □汤胜星

  江华明是我省当代知名作家,他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叙事技巧享誉江西文坛。他的小说作品多次获得国内文学奖项。本文将主要对江华明的小说文学价值进行评价和分析。

  首先,江华明的小说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哲理性。他深入探讨人类的根本问题,以人类生存和生活为主题,多角度地审视人类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人性的深刻钩沉。他的思想性贯穿整个小说,读者不仅能够享受到文学上的艺术体验,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哲理。他的长篇小说《龙窑飞》借助散落于民间传说和典籍中关于陶圣宁封子的零星记载,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推衍,对远古时期原始先民的生活进行了还原与复活,对陶瓷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探究,展现了一幅上古新石器时代有声有色的生活图景。在卷帙浩繁的文学作品中,很少有人涉猎对先民底层的文化及精神探索领域,《龙窑飞》弥补了这个创作空白,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审美视域,这是江华明对当代文学的一大贡献。还有,他的长篇小说《尖锐的瓷片》指向正是以景德镇为创作原型,作品是一部关于陶瓷梦想、民俗文化、生命感悟的精神巨著,通过一个家族近半个世纪的社会生活的描述,反映江南古镇波澜壮阔历史境遇下的市井生活,是一部尖锐的关于瓷器镇的现实映照。

  其次,江华明的小说语言优美、简练,叙事有力,情感真实、细腻。他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将人物、事件、环境、情感等元素贯穿其中,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也更具有可读性和感染力。如《龙窑飞》中作者通过现代语境,复原当时社会的原始情状,描摹出其自然而真实的场景,给予人物塑造的现场感,引导读者仿佛进入原始社会现场,这对小说人物塑造起到了助推作用。

  江华明的小说题材多元化,涵盖了历史小说、社会小说、人物小说等多个方面。他的作品取材广泛,不仅涵盖了中国社会的多个历史时期,还有着深度的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他以洞察奇人异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特色,将个体和社会、现实和历史紧密结合,使读者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景德镇的现实和历史的变迁。就像一件瓷器一样,从制作、烧炼到成型,需要一个又一个精心准备的过程。年青时江华明在当地高校任教,教《写作》和《小说创作研究》等课程,这无疑在环境上给予他的创作充分的自如和活力,因此那个时期他的作品主要以校园题材为主,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地域性表现,如《秋高气爽》《周末情绪》《别人的城市》《患者》《采集》等一些中篇小说。这些校园题材的故事也是发生在瓷器镇的校园,作者在他的创作中有意无意都会带有自身的影子,有时甚至有种自传体小说的感觉,包括大学教师的身份、电视台节目编导的身份、报社记者的身份,作者完全是凭第一手经验在创作,因为这些身份都是他自己曾经的身份。到后来的《笼罩》《庸人浮想曲》《炮楼》《坍塌年关》《安平里》等中篇小说,完全是纯粹的以瓷器镇为统一文学家园的地域性写作典范。改革开放对瓷业工人的冲击和他们与命运的抗争,社会变革时期窑户老板命运的变迁等,这些重大历史题材正是景德镇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

  陶瓷是景德镇的根和魂,江华明近年创作出版的长篇城市传记《景德镇传》紧紧围绕陶瓷史、陶瓷人、陶瓷地三个核心,展开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历史画面,从古至今,全方位呈现景德镇的前世今生,使读者多维度、多视角对景德镇的人文、历史、陶瓷有更深入的理解。作品完全站在第三方的高度审视历史与人物,对历史和人物进行全面观照,通过极富文学性的渲染,在人物形象、环境渲染、细节刻画、心理描写等各方面融入更多的文学手法,将叙述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感人。这部传记通过对城史感性描述和理性思辨的鲜活构建,展示出瓷都几千年的文明演进,达到了意象中景德镇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全面还原和复活。

  江华明的小说作品富有多彩的内容和思想性,引人入胜、感人至深。从他的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分析,他实现了文学价值的重构,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启迪和感悟,值得我们深入阅读。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