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初三学生违纪原因及心理疏导的研究
牟金坤 山东莱州市夏邱中学
初三学生进入学校两年有余,已经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及老师的管理模式,不再像刚进入校园时充满“畏惧”,部分学生的违纪次数略有增加。面对自己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抱怨,更不能听之任之,仔细探索发现违纪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上行下效,示范作用
小锐在校的表现曾经一直是我不解的问题,他是家中独子,父亲是村中少有的高中生,对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而且一直非常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叛逆,不服管教?在一次家访中,从邻居那里得知孩子的母亲离异外出务工,父亲的嗜酒和暴躁脾气无形中影响着小锐,造就了孩子冲动易怒,靠拳头解决一切问题的性格。
二、父(母)爱缺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找回
小东的父母离异后又各自重组了新的家庭,缺少父母关爱的他一直跟随奶奶生活。我在与他一次次的交流中了解到,孩子的违纪,只是想引起妈妈的关注,孩子的装病,只是想得到妈妈的关爱;孩子的逃学,只是想让妈妈再回来多陪陪他。
三、学困生,学习成就感低
违纪次数多的学生大都有一个共同点,学习习惯较差,长期处于成绩待提高的状态,他们不可避免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初三又是学生精力旺盛的阶段,当学校中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部分学生便将精力转移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中,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
针对每个违纪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做工作:
一、找准家庭问题,对症下药
违纪的学生大都有一个不幸的家庭。父母离异,父亲(母亲)将“恨”灌输给孩子;父母各自再婚后,无人管教孩子,他们只能用“违纪”唤回父母的一点点爱……家庭生活的不幸已经成为事实,但我们能改变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引导他们,从家庭生活的阴影中走出来,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二、降低问题难度,提高课堂参与度
针对违纪学生中的学困生,由于跟不上课堂的节奏,注意力放在学习之外,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将简单的问题交给后进生,在一次次回答中找回自信,重新走进课堂。
三、心理疏导,定期追踪
当教师久了,经常会听到其他老师的口头禅:“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又犯了?”试想,人的成长过程,不就是在通过不断试错来认识世界吗?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做到对孩子多一点包容,多一分耐心,毕竟他们还是孩子!
回望自己短暂的教育生涯,最大的欣慰便是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生不断变化,不断进步。愿我陪他们走过的这段路,能温暖他们的内心,照亮前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