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旅融合”九江市濂溪区农业农村局擘画乡村振兴濂溪画卷

2023-12-06 17:34 阅读
江西商报

  近年来,九江市濂溪区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近城区、环庐山的地理、生态、产业和人文优势,把茶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扶持和发展,不断改善提升茶园品质,做优唱响茶叶品牌,拓展延伸茶叶产业,努力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当选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

  目前,全区现有128家茶叶经营主体,有2家国家级茶叶示范合作社、2个省级产业园和3家省级龙头企业,全区茶园面积达1.5万亩,年产优质庐山云雾茶600吨,综合产值达5亿元。濂溪区注重茶文旅教融合发展,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加快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茶文旅深融合、兴产业富百姓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立足资源禀赋,做响“茶文旅”品牌优势。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立足资源禀赋、依托产业基础、顺应市场需求,重点打造“庐山云雾茶”公共品牌,加快庐山云雾茶制茶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着力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庐山云雾茶”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

  (二)科学统筹规划,夯实“茶文旅”发展根基。

  一是规范加工技术,全面保障茶叶品质。

  每年开展集中加工试点示范活动,提高茶叶加工水平,提升“清洁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加快推进茶叶初制、精制分工进程,形成“初制标准化、精制规模化”格局,对新通过SC认定的企业给予2万元补助。鼓励引导种植户进行茶青交易,重点扶持高垅乡、赛阳镇建设2个区域化集中加工中心,鼓励现有初制加工企业建设清洁化生产线,引导企业遵循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各环节行业标准。

  二是推进茶园扩面,着力打造核心产区。

  集中力量打造了一批绿色、有机的生态示范茶园基地。支持二级以下残次林、疏林地、灌木林地、宜林荒山改造茶园,对现有低产茶园进行提升改造,通过改园改土改种等措施,逐步淘汰低产低效茶园。做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重点布局、协调发展,全力打造庐山云雾现代农业园区。

  三是创新合作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采取“土地托管服务+农户”方式,主推二条参与途径增收模式,也即是“五个一”参与路径(引进一家企业、流转一片土地、组建一个专业合作社、培育一个产业、带动一批农户)、“五统一分”参与路径(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标准、统一苗木、统一种植、分户管理),降低农民茶叶种植成本;采取企业全过程资金和技术支持服务,解决农户茶叶种植资金风险,增加农户茶叶产量及产值。

  (二)坚持“茶叶+”理念,厚植“茶文旅”发展底蕴。

  一是深入挖掘“茶叶+文化”发展理念。

  加强茶文化保护,建设庐山云雾茶文化博物馆,启动庐山云雾茶文化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整理了九江茶文化蕴藏的生态、文化、交流价值,出版了一批独具濂溪特色的对外传播茶文化读本、茶歌舞节目和情景剧,讲好茶故事。

  二是大力培育“茶叶+市场”发展要素。

        践行“三茶统筹”理念,投资3亿元打造“全国茶九江卖,九江茶卖全国”的线上线下交易市场——九江茶市。切实解决了“茶农卖茶难,市民买茶难”的两难局面。目前,已入驻茶企150家,带动就业800余人。

  三是积极探索“茶叶+文旅”发展模式。

  因地制宜发展采摘等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创新发展研学教育、文化体验、健康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旅“珍珠”更靓。截至目前,濂溪区3个茶园共接待茶文化研学5000人次,实现茶旅融合营收150万元。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7000万元。

        主要成效

  一是品牌特色持续增强。成功承办2023年九江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暨中国濂溪·九江茶市第二届品茶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等平台交流,增强庐山云雾茶品牌影响力。深入与中茶所等国内权威茶叶机构和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茶旅融合”成果显著。促进“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引导茶产业转型升级,将茶园风光、茶文化和环庐山文旅资源有机融合,努力实现“茶园变景区”。目前,已打造集休闲观光、研学体验、修身养性于一体且具有地方特色的20多条茶文旅精品线路。将“住茶园、品茶饮、购茶产、赏茶景、体验茶俗”等贯穿全过程,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一体化局面。

  三是“三产融合”深入推进。以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为保障,以互联网电子商务为平台,向农产品的上游延伸至农业生产环节,向下游延伸至销售服务环节,在全产业链模式下,实现了整个茶叶产业链条从种植到产品营销的一条龙服务,直接增加村民平均年收入超2.5万元。以高垅乡双垅村为例,2021年以前,双垅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7万元;到2022年底,经过大力发展茶叶、旅游研学等产业,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20万元;到今年底,有望突破35万元。切实做到“茶因旅而兴,旅因茶而名”,全力把濂溪打造成生态茶园“绿”、文化底蕴“浓”、茶事活动“热”的茶文旅融合示范典范。(农业农村局陆品学供稿 冯唐正 毛 雾)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