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63件!2023年景德镇陶瓷版权登记数量创新高 (多图)
大江网/景德镇头条客户端讯 洪晶晶报道:陶瓷是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提到版权,尤其是陶瓷版权,对于景德镇人来说并不陌生。在景德镇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后,2023年,景德镇市文旅局(版权局)又荣获“中国版权金奖·管理奖”,景德镇陶瓷版权登记数量也持续快速增长,全年版权登记达到31563件,比2019年增长近30倍,创历年新高。


全链条提升版权服务水平
“效率非常高,特别方便,为我们创作也提供了有效保护,更好地保护了我们的版权,遇到侵权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2022级美术学研究生许梦娜说道。
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版权服务站成立于2023年5月16日,在此前,版权服务站的人员发现很多同学对于陶瓷作品的版权意识不强,自己的权益被侵犯却无充足的证据去维权,导致维权难且盗版横行。自版权服务站成立后,同学们在完成作品后,都会及时申请版权登记,截至目前,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版权服务站共登记了186件作品。
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设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在全市建设了11个版权服务站,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并有序运转,基层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以陶瓷版权登记数据为例,2019年至今全市陶瓷版权登记数增长近30倍(2019年888件,2020年6633件,2021年5794件,2022年19010件,2023年31563件)。成立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联盟、景德镇市版权协会、陶瓷版权专家委员会,设立陶溪川文创街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全市陶瓷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纠纷化解等服务。2022年,陶溪川文创街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调解版权纠纷98起,为版权主体维权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




具有瓷都特色的版权发展之路
版权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回首景德镇版权工作,可以聚焦“瓷都特色”四字。景德镇是千年古镇、世界瓷都,景德镇需要走一条具有“瓷都特色”的版权发展之路。
近年来,在中央宣传部、江西省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景德镇市围绕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把版权作为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的核心要素,统筹推进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版权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通过省市版权部门创新性开通的版权服务绿色通道,陶溪川完成新登记版权6501件,超过全省当年版权新登记总量的四分之一;2020年11月,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荣获“中国版权金奖(推广运用奖)”;2021年4月,以陶瓷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的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挂牌成立,这是继宁波、苏州之后设立的全国第三家非省会城市的知识产权法庭;2021年7月,国家版权局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这是全国第一家面向特定行业的国家级版权交易中心。目前,景德镇拥有省级以上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单位20家。中国陶瓷数字版权展览馆也已启动筹建,景德镇已经形成了以陶瓷文化版权保护为突破口,创新版权保护方式方法,构建版权行政管理、司法审判、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版权全链条保护体系。


继续做好“陶瓷+版权”文章
版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景德镇将继续坚持把版权作为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版权对创新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和提升产业附加值的助推作用,做好“陶瓷+版权”文章。
督促全市党政机关和市出资监管企业将正版软件全面纳入资产管理,加强对软件配置、使用的监督管理,规范软件采购行为,确保正版软件使用率100%;推进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区块链+版权》平台开发和项目建设。调动版权保护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共治,开展版权执法监管、软件正版化、版权社会服务培训,开展跨区域、跨部门版权保护合作。加强基层版权服务站建设,基层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继续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版权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力争取国字号公司及交易场所许可批复,交易体系初步建成,实现综合交易额1亿元;讲好陶瓷版权故事。用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IP与创意产业:景德镇故事”调研项目经验,发挥版权展览展示、宣传教育、信息交流与转化交易等积极作用,作为对外宣传窗口。提升企业知名度。推荐优秀版权企业和著作权人参与中宣部“感知中国”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讲好景德镇版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