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满嘴网络梗”不当一回事儿

2024-02-07 15:30 阅读
大江网

  “你这个老六,我真的服了”“YYDS”“芭比Q”“666”……近日,网络用语成为学生口头禅这一现象再次受到网友关注。孩子满嘴网络梗,甚至在作业和作文中也出现了网络流行语,这种现象该担忧吗?(2月5日《扬子晚报》)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网络梗”有不同的关注点。有人说,“孩子满嘴网络梗”,是孩子个性张扬的体现,这些“网络梗”新奇、好玩,“孩子还小,以后还会有大改变的,不必过于紧张”。然而,网络上反对“孩子满嘴网络梗”的声音更强,央视网和人民网就曾呼吁“不能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笔者对后者深表认同。

  在笔者看来,“孩子满嘴网络梗”中的“梗”,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梗”。“梗”源于相声专业用语“哏”,尤其在经典相声里,好“哏”常发人深省或让人会心一笑,是语言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眼下孩子嘴中的“网络梗”,不仅没创意、没品位,甚至带有恶意,这种文化糟粕,弃之犹不及。

  事实上,一些“网络梗”的危害远比文化糟粕的危害要大,甚至比想象中的危害要大得多,孩子沉迷其中的代价,更是谁都承受不起的,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因为网络上某些“梗”中包含的恶俗内容,将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作为未成年人,孩子们的心智尚未成熟、三观正在形成,极易被一些不良内容腐蚀,“网络梗”盛行便会渗入孩子们的情绪和思考,久而久之,会损害他们的思考力和表达力,会持续对他们进行心灵和行为上的双重影响和控制,甚至严重扭曲他们的“三观”。因此,各方对“孩子满嘴网络梗”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制止,理性引导孩子,绝不能对其轻描淡写,任其泛滥。

  语言对个体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看似悄无声息,实则根深蒂固。也许,“孩子满嘴网络梗”有一天会自行消失,但孩子也可能把粗野当成为人处世的习惯和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千万不要忽视“网络梗”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切忌把“孩子满嘴网络梗”不当一回事儿。从根本上纠正“孩子满嘴网络梗”的现象,才是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

  (叶太阳)

  编辑:刘晨东

  校对:徐楫越

  审核:倪旻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