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于刷APP挣钱,老年人该如何走出数字困境?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祥云副教授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发现,许多农村老人沉迷于刷APP赚钱,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赵祥云在文章中称,老人们主要通过看平台上的视频、广告等,看够一定时间可以得到金币,然后用金币可以兑换现金。而这种赚钱任务,一天看个不停,收益才只有两三块钱。
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了网络世界,但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老年人接触智能手机相对较晚,难以有效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在面对“数字鸿沟”时往往感到无力,很容易被一些蝇头小利诱导或欺骗,落入某些APP设下的圈套。此前,部分网络微短剧精准“围猎”老年人的话题也曾引发热议,一些短剧APP和小程序,通过算法套牢以及自动扣款等方式,诱骗老年人消费。这种网络平台对老年人变相收割的现象,不仅消耗了老年人大量的时间,还可能给老年人带来经济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老年人究竟是如何掉入平台陷阱的呢?事实上,市场化运作下的网络平台把留住用户作为终极目标,如何让用户上瘾成为平台算法的潜在用途,平台算法会利用人们心理和生理弱点来吸引用户,从而增加用户的黏性,例如这些“动动手指就能挣钱”的APP,就是利用了部分老年人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在他们看来,反正闲着也没事,手机开着也不影响干活,还能顺便挣点钱,何乐而不为呢?老年人沉迷于刷视频、听小说,看似是在占平台的便宜,实则是被平台巧妙地裹挟,沦为平台的“数字劳工”,为平台贡献着时间和流量。
沉迷于刷APP挣钱,折射出当下部分老年人的生存困境。笔者注意到,部分农村老年人在物质生活富裕后,精神世界还略显贫瘠,不少老年人会通过短剧这样的“电子榨菜”,来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也会通过刷APP挣钱等方式,来寻求自己的某些价值。在此情形下也就让人容易理解,老年人为何会为了两三块钱刷上一天的手机。
总而言之,老年人通过刷APP来适当打发时间是没有问题的,但一些APP利用算法在无形中套牢老年人,甚至侵害老年人权益,这样的行为必须坚决抵制。首先,我们需要帮助老年人理清其中的利害关系,让他们看清这类APP的“真面目”,拒绝充当平台的“数字劳工”。其次,平台自身也应该主动担责,合理运用算法机制,尝试为老年人打造专属模式。最后,社会各界也应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社会公共服务,共同帮助老年人走出数字困境。
(陈奇)
编辑:徐楫越
校对:刘晨东
审核:倪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