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六个好”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有了这本书,我们能够读到本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2月21日,万安县芙蓉小学五年级学生朱诺雅在县图书馆畅享寒假时光,一看到《万安红色故事集(二)》她便爱不释手,由衷地向笔者说起红色读本带来的喜悦。据了解,这是该县近3年来编撰的第13部本土红色书籍。
万安是江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走出了康克清和7位开国将军等一大批革命先辈先烈,“八十个农民上井冈”“六子参军”“十户九烈”等红色故事深入人心。近年来,该县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坚持以创新思维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工作,通过做实做活“六个好”,有力推动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建好红色载体。高标准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万安段、万安县红色文化陈列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全县4个省级红色名村、6个县级红色名村的综合功能,在县博物馆新馆专门设立红色展厅。将红色名村、村史馆、红色研学中心、名人故居、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连线成面,设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主动融入井冈山红色旅游圈。依托革命先辈康克清红色名片,努力将红色罗塘片区创建成为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红色研学中心。
讲好红色故事。成立县红色文化研究课题组,深入各村组开展“红色寻访”田野调查活动,新挖掘廖延辉“智缴八杆枪”、苏区借谷模范罗善兰、两兄弟争当红军等红色故事。组织人员力量,先后编撰出版《八十农民上井冈》《天下万安》《万安红色故事集》等“万安红色系列”本土书籍,创作红色小戏《岭上花开》《康克清上山当红军》在文艺晚会演出。在学校、乡镇、县直单位机关广泛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比赛活动。
唱好红色歌曲。在国庆、元旦等节假日,组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红色歌曲大合唱、红色歌曲进景区传唱活动,让红色歌曲响彻全县各地、山乡田野。全县17个乡镇场共组织1300多名干部群众分批次深入到红色罗塘、田北画村、红豆杉养生谷、夏木塘、高岭等各个景区进行红色歌曲传唱活动。全县14个县直单位共组织1000余名干部在县艺术中心开展红色歌曲大汇演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弘扬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
办好红色研学。开办红色主体班,县委党校将红色基因传承教学专题纳入主体班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打造了一批既能彰显时代主题又具有万安本土特色的党史党性教育类课程。县直单位、中小学校常态化组织广大青少年、党员干部到红色名村、红色景区开展红色研学、红色走读等育人活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县共有1.3万余人次参加了红色研学活动。
上好“红色思政课”。以现有4所省级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学校为示范引领,把红色基因传承作为学校“大思政课”重要内容,扎实做好“红专家”进校园、“红教材”进课堂、“红队伍”进社会等各项举措。通过举办全县52名中小学校长思政课教学比赛,促进师资力量建设。目前,已有7位教师入选省市思政教育及红色教育评审专家库。在班级设立“红色书柜”,组织学生绘制红色主题手抄报、制作红色手工作品、编印红色歌曲集、红色诗词集,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培育了一支50人的优秀红领巾讲解员队伍,引导他们实地开展红色宣讲和研学解说,让学生既做聆听者又做主讲人,推动思政课“活”起来。
用好“红色话筒”。以县委宣讲团和县委党校讲师团为骨干,整合县乡村三级力量,筛选445人组建县乡村三级18支“红话筒”宣讲队伍,打造“康克清故居”“万安暴动旧址”“红色晓东”“板凳微宣讲”“初心讲堂”等10个“红话筒”宣讲示范基地,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制作《红色标语的时代回响》等一批微视频在“两微一端”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媒介平台展播,有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推动万安处处都是红色课堂、人人都是红色宣传员、个个都创造出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刘耀金、邱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