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体罚不是教育,教师岂能“失德”
“咆哮,嘶吼,推搡,掌掴,言语辱骂,人身攻击”,近日,一段来自湖南省湘乡市栗山镇金泉学校的视频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议。视频中揭示了一位女教师在办公室内对学生施以极度暴力行为及恶语相向的画面,这种严重违背师德师风的现象令舆论哗然,也彻底逾越了教育的底线。针对这一恶性事件,当地教育部门已于2月28日晚作出回应,涉事女教师已被勒令停职接受全面调查,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公安、纪检等部门也已介入此案,一旦有结果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之于众。
面对此事,我们不得不思考,该教师是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心,还是生活上的不如意,才会在学生身上发泄情绪?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关爱,如果一个教师连基本的爱心和耐心都无法保持,那么她又如何有资格“为人师表”?从古至今,在教育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教师都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然而,在这个群体中,也难免出现一些缺乏正确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教师,例如这起事件中的施暴者。要知道,暴力教育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应该是一种关怀和引导,需要爱心和智慧,而不是暴力和恐吓。
事实上,教师是社会的守护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的榜样和启蒙者,其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同时,师德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铭记的底线,任何一起教师暴力事件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深思,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情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与能力,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任何时候都不能容忍教师暴力行为的发生。有鉴于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张祖豪)
编辑:徐楫越
校对:刘晨东
审核:倪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