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恐袭嫌犯画像:一条“社交媒体培育恐怖分子产业链”浮出水面

2024-03-25 17:40 阅读
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红星新闻等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首都莫斯科近郊音乐厅恐怖袭击4名涉嫌直接参与者中的两人24日在莫斯科一家法院认罪。如果罪名成立,他们将面临终身监禁。

同一天,宣称发动这起恐袭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网上发布疑似袭击现场的视频,这对于遇难者家属乃至强烈谴责袭击的公众而言,无疑是“伤口撒盐”。

团队组建仓促 4名素人临时“搭伙”

4名男性嫌疑人年龄19岁至32岁不等,均为塔吉克斯坦公民,24日在莫斯科巴斯曼区法院接受初审。

一位反恐安全领域的专家指出,为了逃避俄罗斯当局的侦查和预防,该策划团队特意选择了那些“此前与激进团体无任何瓜葛的人”。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执行此次恐袭的人员在大约3-4周前才相互认识,而且在此之前,他们在公共空间和社交网络上都没有留下任何与激进团体有关的蛛丝马迹。

俄侦查委员会指控这4人从事恐怖主义袭击并致人死亡。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嫌疑人达莱尔忠·米尔佐耶夫和赛达克拉米·拉沙巴利佐达已承认所受罪名指控。

从左至右分别为嫌疑人米尔佐耶夫、拉恰巴利佐达、法里杜尼和法伊佐夫

巴斯曼区法院25日凌晨批准对4人羁押候审至5月22日。羁押期限或因审判时间改变而延长。

据俄媒报道,第三名嫌疑人沙姆西丁·法里杜尼曾是莫斯科附近的波多利斯克市的一名工人,第四名嫌疑人穆罕默德索比尔·法伊佐夫曾在位于莫斯科东北方向的伊万诺沃市一家理发店工作。法伊佐夫坐在轮椅上出庭,有医生陪同。

至少需要两周确遇难者身份

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克罗库斯城”音乐厅22日晚发生严重恐怖袭击事件。“伊斯兰国”宣称发动这起袭击,但这一说法未得到俄方证实。

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23日在电视讲话中说,包括4名恐袭直接实施者在内的11人被捕。4名直接实施者试图向乌克兰方向逃跑;初步信息显示,乌克兰方面为他们准备了越境“窗口”。

乌克兰方面否认关联这起恐袭。

俄方最新数据显示,恐袭已造成137人遇难、182人受伤,其中40人伤情严重。俄侦查委员会24日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说,恐袭现场已发现137具遗体,其中3人是儿童。俄卫生部门表示,需要至少2周借助脱氧核糖核酸(DNA)技术确认部分遇难者身份。

极端组织发袭击视频“伤口撒盐”

“伊斯兰国”24日通过旗下媒体阿马克通讯社发布一段约90秒的视频,内容疑似恐袭现场画面,其中袭击者脸部及声音均经过特殊处理,难以辨认。在视频开头,一名手持冲锋枪的武装人员向已有多人倒地的走廊开枪。镜头随后对准一名正持刀伤人的袭击者。视频里,阿拉伯文字幕显示,一名袭击者声称要“毫不留情”。

按照法新社说法,这段视频由一名袭击者拍摄。塔斯社报道,根据调查,法伊佐夫曾拍摄下袭击过程。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阿德里安娜·沃森24日发表声明说,“伊斯兰国”是这起事件的“唯一”责任方,乌克兰没有卷入。不过,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当天表示,俄方正在调查,不要急于下结论。

俄罗斯无法判处恐怖分子死刑

据俄罗斯塔斯社3月23日报道,在莫斯科州音乐厅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一些俄罗斯政界人物呼吁恢复死刑。俄联邦委员会宪法委员会主席安德烈·克里沙斯对此表示,除非修改宪法,俄宪法法院多年前废除死刑的决定无法因个别案件而取消。

“宪法法院的决定不允许任何例外情况,什么都没有改变。”克里沙斯告诉塔斯社,并指出俄联邦宪法法院院长瓦列里·佐尔金持相同立场。克里沙斯23日还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俄罗斯国家杜马(下议院)和联邦委员会(上议院)都无法推翻宪法法院关于死刑问题的决定。

塔斯社报道截图

俄国家杜马“统一俄罗斯党” 党团主席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23日告诉记者,对恐怖分子恢复死刑的议题将得到深入而有意义的讨论,以便最终对此做出符合社会期望的决定。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自民党领导人列昂尼德·斯卢茨基在Telegram发帖呼吁,针对音乐厅恐袭事件,可以而且应该将其作为特例恢复死刑。

俄罗斯宪法法院在2009年宣布从2010年1月1日起废除死刑。而从1999年起,俄罗斯已暂停执行死刑。

背后细思极恐

社交平台上诱导“粉丝” 大大简化“恐袭人员”招募

一位反恐安全专家解释称:“这些被捕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狂热恐怖分子,而更可能是在短短2-3周内被诱导利用的小角色。他们的‘策划者’甚至无需身在俄罗斯,就能通过远程控制操纵这一切。这些被随机选中的执行者通常智力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较低,使得策划者能够凭借招募技巧和心理压力手段,将这些普通人转化为恐怖分子。

据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背后操控音乐厅恐袭事件的团队组织严密,他们甚至曾计划在中亚某国发动另一起恐怖袭击,但幸而被挫败。这位知情者进一步解释,直接参与此次恐袭的四人其实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对“恐怖分子”的定义——他们并非长期隶属于某个固定的恐怖组织或结构,而是在袭击发生前几周才匆忙组建起来。

据他所述,这四名成员中有两人在前往土耳其时接收了行动指令,而其余人员则是在俄罗斯境内被招募的。

根据被捕者的供词,招募是通过社交平台“电报”进行的。

法里杜尼在审讯中供述:“我在‘电报’上听了一节传教士的课,随后他的助手私信了我。他们通过‘电报’联系,保持匿名,只提供了50万卢布作为杀人酬金,对目标人物并无特定要求。”而米尔佐耶夫同样是在社交平台上被招募的。

据报道称,3月4日,法里杜尼从土耳其抵达俄罗斯,并在3月7日出现在克罗库斯城。那天,该地正好举办了一场意大利男高音的音乐会。这名恐怖分子不小心出现在了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中。据此推测,正是在那次造访期间,他趁机对大楼的布局、安全岗哨的位置进行了勘察,并规划了袭击后的撤退路线。

目前,俄调查人员仍在梳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当时一辆白色的雷诺汽车驶入商场停车场,至少有两名恐怖分子背着背包。据推测,这些背包内装有汽油,用于后来的纵火。

在前往克罗库斯途中,恐怖分子曾在加油站停留,购买汽油并装入塑料瓶中备用。当他们进入大厅入口时,突然向顾客开枪射击,并在安检口附近继续扫射。当晚20:03左右,这些恐怖分子冲进了音乐厅,其中一部分人继续向人群射击,而另一些人则在场地内多个位置泼洒汽油。他们在音乐厅内逗留了约十分钟后离开,混入人群中,随后乘坐原车逃离。

通过智能系统和监控摄像头,俄警方成功追踪到了这辆车的行踪。随后,该车在布良斯克州被拦截。大约23:30,两名嫌疑人被逮捕。另外两名恐怖分子则逃入了附近的森林带中。

为了抓捕这两人,当局出动了约300名军警展开行动。在行动中,一名藏匿在树上的恐怖分子被发现并逮捕,而另一名则在灌木丛中被警犬找到。

上述反恐安全领域的专家分析称:“我们面对的很可能是一个随机组合的执行团伙,他们可能因为缺钱而与策划者接触,被策划者激进化并诱导执行袭击。”

历史学者罗曼·西兰捷夫指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成员会在社交平台的订阅者中搜寻潜在的战斗人员。他说:“如果一个人订阅了相关内容,点赞或收听,那么他很可能持有相似的观点。因此,他们成为了目标受众,从中寻找战斗人员大大简化了招募任务。”

黑手扑朔迷离

“棋子”完成任务就沦为“弃子” 乌克兰是否牵连仍是谜

恐袭发生后,ISIS的分支“伊斯兰国呼罗珊省”(ISIS-K)声称对此次事件负责。不过该消息尚未得到俄官方证实。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回应恐袭事件时表示,俄方“试图把莫斯科音乐厅袭击事件的责任推给基辅”。美国白宫方面则表示未见“乌克兰参与”的迹象。

不过据俄媒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多项间接证据表明,乌克兰及西方特工可能牵涉克罗库斯恐怖袭击事件。

首先,招募方式值得注意。报道指出,乌克兰特工疑与激进传教士紧密合作,其中涉及的乌克兰记者安瓦尔·德尔卡奇,与“伊斯兰解放党”有深厚联系,并在乌克兰境内有该党追随者。德尔卡奇被指在最近在塔吉克斯坦的抗议活动中发挥推动作用,并与乌克兰特工有直接联系。

其次,4人犯罪后的逃亡路线疑似是重要线索。俄总统普京曾提及,据初步信息,为恐怖分子准备了“跨越国境”到乌克兰一侧的“窗口”。消息来源证实了这一细节,并同时指出,逃亡者可能原计划逃往乌克兰或者白俄罗斯。

4人在布良斯克州被捕,该州位于俄罗斯联邦的西南部,地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交汇处;南边与乌克兰接壤,西边与白俄罗斯接壤。

然而,“不选择隐匿藏入当地庞大移民群体,反而前往受到严格控制的边境地区,显示他们可能是被消耗掉的棋子”。一位反恐活动专家指出:“他们被承诺了一个‘窗口’,但实际上被利用并陷害。”

第三个论据是恐怖分子所使用的武器。他们使用了具有迷彩涂装的AK12步枪,这种武器在特别军事行动区域中常见。消息人士称,这些武器可能从乌克兰偷运入境。目前所有被遗弃的武器已送交专家进行弹道、痕迹学等鉴定,以追查武器来源。

据俄罗斯特工部门消息,目前已有11人因涉案被捕,但逮捕行动仍将继续。一个消息人士断言称,下令和资助恐怖行为、采购武器的人员仍在逃,“还会有更多逮捕行动”。

 

编辑:李坚  审核:李薇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