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生花”展新姿
来自缅甸的企业家正在参观夏布绣博物馆。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幅作品,是以画家傅抱石《丽人行》为蓝本的夏布绣,里面的人物栩栩如生,发丝根根分明……”4月23日,位于新余市中心城区的夏布绣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间绣活(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博物馆创办人张小红,正在为来自缅甸的几位企业家讲解夏布绣作品,传播当地特色文化。
这座民办博物馆外观古朴,藏于闹市之中,馆内珍藏着许多国画绣品、历代民间刺绣物品、夏布绣文创产品。这些展品不仅意境深远,美感十足,还承载着古老的民间文化记忆,让前来参观的游客流连忘返,也为“钢城”新余的文化底蕴增添了一抹亮色。
夏布绣俗称“麻布刺绣”,在江西民间流传历史悠久。自小喜爱刺绣的张小红,早年曾到江苏苏州、天津等地学习刺绣,经过长期潜心研究,巧妙地将夏布与刺绣技艺相结合,以夏布淡黄如宣纸般的质感,加之精美的刺绣,以及恰到好处的留白,创新研发出具有国画风格的夏布绣作品。
2002年,张小红一边刻苦钻研刺绣技艺,一边深入农村收集枕顶、口围、肚兜、夏布蚊帐等民间刺绣物件。“总共收藏了20个樟木箱的刺绣物件,每件藏品都进行标记,堆放规整,保存完好。它们就是我的宝贝。”谈起夏布绣,张小红的脸上始终洋溢着一种对民间刺绣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随着收集的民间刺绣物件越来越多,一个想法在张小红脑海里浮现:建一家地方性的夏布绣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民间刺绣,以及创新的夏布艺术刺绣。2014年7月,夏布绣博物馆正式开馆,馆藏展品分两层楼陈列,一楼是夏布绣艺术精品展厅、夏布绣文创产品展示区,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清明上河图》、被国外博物馆收藏的《马克思头像》缩小版等夏布绣精品在这里展出;二楼则陈列了众多民间刺绣藏品,供参观者细细品味。
虽然只是一家民间博物馆,但它为新余夏布绣的品牌提升、文化传播起到了较大作用,让更多人熟悉了解夏布绣。夏布绣博物馆运行近10年,一直坚持免费对公众开放,每年有数万人次前来参观和体验夏布绣技艺,近距离感受夏布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
“看到夏布绣博物馆得到人们的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们办下去的想法,努力让它在保护与传承夏布绣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中发挥更大更独特的作用。”张小红的儿媳、博物馆副馆长吴婉菁说,将继续对馆内藏品进行再整理,挖掘研究它们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推动夏布绣与现代服饰融合,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致力打造夏布绣技艺传承与文化交流的平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宇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