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办常新,让“村晚”花开四季

2024-05-14 14:34 阅读
大江网

  春播时节,上饶市广丰区的农民捉鱼大赛、乡村插秧节等“春季村晚”活动如火如荼,一场接一场地展开;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的“大塘村晚”巧妙地将渔文化和旅游文化相结合,助力大塘村蜕变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网红村;赣州市兴国县的果溪村,“果溪村晚”已经连续举办16届,成为兴国县的一张文化名片……“四季村晚”活动在赣鄱大地上遍地开花,江西的乡土文化在这一场场接地气、聚人心的“村晚”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乡村振兴,既要有物质上的“塑形”,也要有精神上的“铸魂”。近年来,“村晚”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它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更是对传统文明的一次深情传承。这些“村晚”活动以传统节目为主,如戏曲、舞狮、秧歌等,它们不仅展示了精湛的技艺,更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戏曲的悠扬唱腔、舞狮的灵动配合、秧歌的欢快奔放,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展示,它们既是传统艺术的再现,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深厚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蕴。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村晚”以乡亲为主角,用乡音诉说故事,以乡情为纽带,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为此,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2024年“四季村晚”活动的通知》,旨在通过春、夏、秋、冬四季的“村晚”主场活动,遴选示范展示点,推动“村晚”活动常态化、多样化发展。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洋口镇、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等地被列为示范展示点,预示着“村晚”将从一年一度转变为四季常新,从单一晚会发展为“村晚+”“我要办村晚”“云上村晚”等多元形式,成为群众才艺的展示平台、特色文化的交流场所和文旅融合的发展高地。

  “村晚”绘制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文化奏响新时代的“时代曲”。要办好“村晚”,就必须深入挖掘乡土文化,与群众期盼相结合,与乡村文化相融合,让“土”味变成“潮”流。江西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通过精心组织各类特色鲜明、群众喜爱的“村晚”,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传统文化的盛宴。例如,上饶市广信区郑坊镇的“村晚”活动,充分发挥了“村晚”的群众性、互动性优势,通过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展现了产业兴旺、百姓富裕、乡村美丽的景象,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台台“村晚”,是群众文艺之花的绽放,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文化活力的源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坚持以村民为主体,以乡村生活为主线,精心打造“村晚”品牌,就一定能让“村晚”花开四季、常办常新,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丁铭华)

  编辑:徐楫越

  校对:熊细娇

  审核:倪旻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