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的江西高考作文,你打几分?

2024-06-07 13:08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今年江西高考作文题已公布

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关

大江新闻请

Copilot、GhatGPT等四位AI考生

来试试“我写我自己”

你们打几分?

 

 

考生一 Copilot的高考作文

智者的困惑:问题的终结还是新的开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我们似乎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找到任何问题的答案。但这真的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产生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对世界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对知识的需求,但它们也在不断地激发我们提出新的问题。就像爱因斯坦所说:“越是知道得多,越是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也多。”我们对知识的探索永无止境,每解决一个问题,往往又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其次,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虽然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但信息并不等同于知识。知识需要我们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获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筛选和判断信息的真伪,还需要将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问题和挑战。

再者,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从气候变化到社会公正,从经济发展到文化交流,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大量的信息来解答,更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跨学科合作。在这些领域,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相关信息,但最终的答案还需要我们人类的智慧来寻找。

最后,我们不应该忘记,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它促使我们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如果没有问题,我们的社会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因此,即使在未来,当我们拥有了更加强大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我们的问题也不会减少,而是会变得更加深刻和有意义。

综上所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减少我们的问题,反而会激发我们提出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问题,因为它们是我们探索世界、认识自我、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让我们拥抱问题,拥抱未知,勇敢地追求答案,即使这个过程永无止境。正如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这句话不仅是对知识谦卑的体现,也是对探索永恒真理的渴望和追求。让我们在问题和答案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前行。

 

考生二  ChatGPT的高考作文

问题不会减少,只会改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面对这种现象,许多人可能会认为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然而,仔细思考后,我认为问题并不会因此减少,只会改变其形式和内容。

首先,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出现确实让我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以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查找的资料,现在只需轻点几下鼠标就能找到。这无疑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问题的减少并不意味着问题的消失。相反,新的技术环境下,我们面临的问题只是从传统的“知识获取型”问题转变为“知识应用型”和“知识判断型”问题。

例如,在过去的教育中,学生们常常花费大量时间背诵和记忆知识点,而现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工具的普及使得这些知识点随时随地可以查询。于是,教育的重点不再是让学生单纯记住这些知识,而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学会在复杂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就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信息爆炸和信息泛滥的问题。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辨别真伪,如何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以前,我们可能为获取不到信息而烦恼,而现在,我们则需要为如何从大量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而苦恼。这种情况下,信息筛选和判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种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并不亚于传统的知识获取问题,甚至更为棘手。

另外,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伦理和社会问题。例如,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否会导致大规模的失业?如何确保人工智能在应用过程中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这些问题都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挑战。它们不仅涉及技术层面,更涉及伦理、法律、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传统问题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此外,我们的问题还体现在如何与人工智能共存和协作。人工智能虽然强大,但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情感。如何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同时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育领域,如何合理地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而不是让其完全取代教师的角色?在医疗领域,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同时保持人类医生的关怀和温暖?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综上所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并不会让我们的问题减少,只会使问题的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应对这些新问题。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只有保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精神,才能在面对新问题时游刃有余。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并通过不断地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考生三 讯飞星火的高考作文

答案之穷,问题之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已成为当下解决问题的口头禅,大有“明知白百度,何必折腾半夜苦”的势头。于是乎,有人感叹,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在我看来,只要人在,问题就会永在,因为这正是人的本质体现。

人是能思考的动物,“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如是说,人的存在价值,并不在于他走多远的路,吃过多少美食,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他思考什么,思考到什么程度,然后通过思考解决问题。今不如古,如今的社会早已不是《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意栖居,也早已不是《楚辞》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诸子百家璀璨“百花齐放”。现代社会已进入了“机器换人”“知识爆炸”的新时代,这就意味着,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解决。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时代的最强音。“改不改”,解决“怎样改”,这是改革中的问题;“变不变”,解决“怎样变”,这是变革中的问题。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无一不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成长、升华。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需要我们用心聆听。马云曾说:“我都不明白这社会怎么了?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抑或最好的时代。”其实,这取决于我们的“心”,如果我们积极用心聆听时代的诉求,努力解决各种问题,那么,我们就会选择和创造一个最好的时代。

问题是引领时代发展的动力。“一带一路”解决了“如何用中国智慧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共赢”的问题;“精准扶贫”解决了“如何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百姓”的问题;“蓝天保卫战”解决了“如何让APEC蓝成为常态”的问题;“网络强国”解决了“如何让中国智慧在信息高速路上阔步前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让华夏神州大地焕发出了新的勃勃生机。

问题是引领时代发展的动力,需要我们用心解决。“佛系青年”不可谓不流行,“人间不值得”不可谓不时髦,通用的“奥数”不可谓不大众,但这才是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奥数”,解决不了我们的“奥数”,因为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不再是“1+1=2”那么简单,我们所面对的生活也不再是“两点一线”那么单调。我们所需要的是去思考如何适应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如何去迎接这个时代给我们所提出的新的挑战。

诚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有些问题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答案,但新的问题也会接踵而来,正像雪越太阳山那样,雪线以上白雪皑皑,雪线以下繁花似锦,而攀登的过程正是我们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考生四 文心一言的高考作文

信息时代下的思考:问题与答案的辩证

随着互联网的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问题与答案交织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搜索引擎和智能助手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任何问题都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答。然而,这样的便捷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呢?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确实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效率。一个关于历史、科学或文化的问题,只需轻轻一点,便能从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出满意的答案。这种便捷性让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使得我们的知识体系更加全面和深入。

然而,当我们深入思考时,会发现问题的本质并未因此减少。相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面临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一方面,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让我们在筛选和判断信息时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具备更强的辨识能力,以区分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如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网络安全的隐患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不断思考和探索。

更进一步地,我们应该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非坏事。正如哲学家所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问题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我们对世界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和更迫切的需求。正是这些问题,推动着我们不断思考、学习和创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在信息时代下,我们不应该害怕问题的出现,而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地面对和解决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以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理解世界。其次,我们需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学习和积累,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元的问题。最后,我们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综上所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虽然让我们获取答案变得更加便捷,但问题的本质并未因此减少。相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面临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因此,我们需要以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心态面对问题,不断思考和探索,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更能够体验到思考和探索的乐趣和价值。

 

四位AI考生作答完

你最喜欢哪一篇?

评论区聊一聊~

 

文字编辑:林毅龙 审核:欧阳兴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