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让青少年远离肥胖危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肥胖。肥胖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与其成年后发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密切关联,因此青少年肥胖问题需要全社会和家长的高度重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什么是肥胖,肥胖的危害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保护青少年的健康。
一、什么是肥胖
肥胖,简单来说,就是体内脂肪过多。这并非单纯的“体态丰满”,而是指脂肪在体内的过度积累,已超出健康水平。体质指数(BMI)是评估肥胖程度的一项通用指标,其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按照中国标准,对于成年个体而言,若BMI值超过28,被视为肥胖;对于青少年,由于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其肥胖判定标准需依据相应的百分位数进行评估。
二、青少年肥胖的健康危害有哪些
心血管疾病。肥胖更容易患上高血压、高血脂,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长此以往,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导致早发性冠心病。
糖尿病。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群体的发病率也在上升,这与肥胖密切相关。
呼吸问题。肥胖易患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骨骼和关节问题。过重的体重会给骨骼和关节带来额外的压力,导致骨关节炎、扁平足等问题。青春期的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一生。
心理问题。肥胖的孩子容易遭受同龄人的嘲笑和歧视,会导致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此以往,心理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学业和社交生活。
三、导致青少年肥胖的原因是什么
饮食习惯。青少年往往喜欢吃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如快餐、糖果、薯片等。这些食物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多,从而引发肥胖。
缺乏运动。随着科技的发展,青少年越来越沉迷于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电视等。长时间坐着不动,缺乏运动,容易导致热量消耗不足,从而引发肥胖。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肥胖的成员,青少年可能遗传了这一特点,容易发胖。
内分泌因素。青少年时期,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这些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肥胖。
心理因素。青少年时期,心理压力较大,可能导致情绪波动,从而影响饮食和运动习惯,进而导致肥胖。
睡眠不足。青少年需要充足的睡眠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睡眠不足可能导致新陈代谢减缓,从而引发肥胖。
社会环境。现代社会物质丰富,青少年容易受到广告、同伴等因素的影响,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如何合理饮食,远离肥胖危害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以及身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应保持丰富多样,如谷类、薯类、蔬菜、水果、肉类、大豆、坚果、奶及奶制品,保持足量的水分,以满足身体各项功能的需求。
在主食的选择上,宜选择加工较为粗糙的食物,以保证摄入足量的B族维生素,可适当选择杂粮及豆类,保证每日主食摄入量控制在400~500g。
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鱼、禽、肉蛋、奶,每日至少保证1个鸡蛋,300mg以上奶及其制品。约200g的畜禽肉,每周食用两次水产品为理想状态。
摄入足量的蔬菜和适量的水果是获得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保障。蔬菜的摄入量约为500g,水果不超350g,蔬菜水果种类要丰富多样。避免每晚入睡前摄入大量高糖水果,导致能量摄入超标。
减少蛋糕、饼干、薯片等高糖、高脂、高油零食的摄入,不能因为口感好,喜欢吃,就代替主食。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摄入能量过多,导致肥胖。
减少深加工肉类的摄入,因其脂肪含量较高,并含有添加剂。
要注意水分的摄入,鼓励青少年多饮水,避免过多摄入含糖饮料,杜绝以饮料代替水分的摄入。
定期测量儿童身高和体重,计算BIM,监测体质指数动态变化情况,及早发现肥胖动向,合理调整饮食结构。若BIM持续超标,要适度控制主食摄入量,适当提高优质蛋白的供能,增加蔬菜与膳食纤维的摄入,提高饱腹感,以控制能量的摄入,抑制体重的过量增加。
休息期间,鼓励青少年多进行体育活动,积极参加体力劳动,避免青少年玩电脑、手机时间过长。对于那些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应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和合理的膳食调整控制体重,以达到减重目标。
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难题,全社会要共同努力,主动作为,让青少年远离肥胖危害,健康成长。
樊元春 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