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深中通道,助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习近平强调,下一步,要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确保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提供更好服务保障。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深中通道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建设7年多来,先后获得发明专利200余项,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屡获国际赞誉。从创造10项世界之最,包括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隧道、世界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世界最大海中锚碇、世界首例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等,到研制出“钢壳混凝土沉管智能浇筑”等10项首创重大装备,再到攻克“超强台风区超大跨悬索桥抗风御灾技术”等10大国际领先技术……一项一项技术攻坚、一年一年苦干实干,建设者们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豪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桥隧建设史上的新奇迹。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为“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写下生动注脚,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必将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用奋斗实干托举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梦想。
长虹卧波架通途,融合发展谱新篇。项目通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深中通道作为跨越伶仃洋的“交通脊梁”,联通着“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使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间“一小时生活圈”真正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按下“加速键”。在这个角度,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区域之一的大湾区,在区域融合发展上的一种先行示范。为此,大湾区各主要城市要乘势而为,抓住项目通车机遇,管好用好深中通道,发挥比较优势,写好区域融合发展“大文章”。一方面,要发挥交通开路先锋的作用,串珠成链,织网赋能,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推动珠江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携手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要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制度创新,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出便利往来措施,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带动发展建设“软联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
深中通道,是发展的“通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为指引,管好用好深中通道,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拿出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彭松涛)
编辑:徐楫越
校对:王军颖
审核:曹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