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二附院医师揭秘眼科“外障”——翼状胬肉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金奇芳就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翼状胬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科普讲解,旨在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金奇芳博士介绍,翼状胬肉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俗称“鱼肉”,在中医中被称为“胬肉攀睛”。它表现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的一种赘生组织,逐渐增大可侵犯角膜,甚至覆盖至瞳孔区,严重影响视力。很多患者在发现眼睛长出不明“肉块”时,常常误以为是白内障,实际上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眼科疾病。
关于翼状胬肉的病因,金奇芳表示,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是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环境因素包括长期受日光中的紫外线、风沙、粉尘、干燥等过度刺激,内部因素则包括营养不良、泪液分泌不足、过敏反应等。遗传、工作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结膜慢性炎症等也是其诱因之一。
翼状胬肉的临床表现因其发展阶段而异。在稳定期,患者一般无任何不适,但变性组织会影响外观。如果头部较大,还会影响角膜散光或遮挡瞳孔,从而影响视力。在进展期,病变结膜组织会出现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患者会有眼红、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不适。


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金奇芳博士指出,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药物治疗适合症状较轻的患者,或者在手术前作为辅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眼药水和皮质类固醇眼药水。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以及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干细胞移植术。
为了预防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金奇芳建议公众采取以下措施: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烟尘、风沙和干燥的环境中;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合理膳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
金奇芳博士强调,虽然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相关知识并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就能够有效地控制其发展和减少其对视力的影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中心将继续致力于眼科疾病的科普和治疗工作,为患者的眼睛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