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这么热,有些地方却在偷偷凉快

2024-07-20 06:10 阅读
澎湃新闻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今年三伏天从 7 月 15 日开始,到 8 月 23 日结束,跨度长达 40 天。入伏首日,“三伏天连续 10 年超过 40 天”等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看多了“史上最热”,三伏天也变得越来越热了吗?

记者通过分析本世纪以来全国 811 个地区的气象数据后发现:近年来三伏天出现了更热的趋势,但伏期越长不一定就更热。

 

 

本世纪最热的三伏天在 2022 年

与许多人认知不同的是,“三伏”并不是由气象因素决定的,它是一个通过农历计算的历法概念。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据中国天气网报道,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为“庚日”)为“入伏”,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为“出伏”。

“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 10 天。“中伏”天数由立秋与立秋之后首个庚日的间隔决定,可能是 10 天,也可能是 20 天。因此,三伏天也就有了 30 天和 40 天两种版本。

三伏天越长并不代表天气越热。2000 年以来,全国三伏天平均气温最高的前 10 个年份中(包含并列),有 4 个年份的三伏天都是 30 天。不过从全国平均气温来看,三伏天确实是越来越热了,过去两年(2022 年、2023 年)是本世纪全国最热的两个三伏天。

 

对比本世纪初,

三伏天平均气温最高上升了 1.6℃

中国民间有句老话叫“头伏日头二伏火”,形象地表达了中伏是三伏中最热的时期。

从历史数据看,中伏也是刷新平均温度最频繁的阶段。以 2000 年初伏、中伏、末伏的平均温度为基准来看,中伏平均温度创新高的次数最多达到 5 次(2003 年、2005 年、2006 年、2013 年、2022 年)。其中,2022 年较 2000 年中伏的平均温度上升了 1.6℃,是本世纪以来三伏天平均温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期。值得关注的是,在近两年的三伏天中,只有 2022 年的初伏略低于 2000 年的平均温度。

 

三伏天的热还可以体现在,出现过高温预警的城市数量在增加。尤其是 2022 年中伏、末伏,经历过黄色高温预警(高于 35℃ 以上)的城市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年份。

到目前为止,你可能多少会钦佩先人的智慧,毕竟“三伏天”这套历法已经用了几千年了。不过受气候变化和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三伏天与实际气温情况的差距正在拉大。2023 年 7 月至 8 月,全国只有 6 个省份的最高温日都在三伏天。而像河北、北京,2023 年 7 月至 8 月的最高温日全部都不在三伏天。

以北京 16 个市辖区为例,2023 年 7 月至 8 月的最高温日主要集中在 7 月 5 日、6 日和 10 日,早于 7 月 11 日全国入伏。

 

三伏天哪里最难熬?

这 20 个地方劝你少去

今年入伏以来,全国多地发布高温预警。中国天气网大城市高温日历显示,7 月 18 日至 24 日,福建、南昌、长沙、上海、武汉将连续一周经历高温日(高于 35℃)。这些地区不仅气温高,空气湿度也大,高温日就像蒸桑拿一样难熬。

三伏天的难熬,在往年的气象数据中也是有迹可循。从 2000 年以来各地三伏天高温日占比来看,新疆吐鲁番几乎达到了高温日“全勤”。以加长版 40 天三伏天为例,吐鲁番的平均高温天数能达到惊人的 38.8 天。在 811 个样本城市中,三伏天高温日平均占比超过 50%的城市只占到了 11%。

 

除了吐鲁番,还有很多“隐性”的火炉。比如浙江丽水、龙泉、兰溪、金华、东阳和永康,湖南湘潭等地,三伏天高温日平均占比都超过了 50%,超过了武汉、福州等传统火炉。

据浙江天气消息,截至 7 月 17 日 15 时 43 分,浙江最热前三分别为丽水(40.1℃)、缙云(40.0℃)、松阳(39.5℃)。而从行政区划来看,缙云、松阳又都属于丽水市辖县。也就是说,浙江最热的三个地方都在丽水。

丽水气象在微博中指出,丽水之所以这么热,是因为丽水市区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具有明显的聚热效应。

 

 

三伏天这么热,

哪里在偷偷凉快?

与高温日这种与气温挂钩的标准不同,三伏天的标准是全国统一。也就是说,不同地区的人对于三伏天的体感会有天差地别。

 

以三伏天平均体感温度不超过 22℃ 为标准,云南、内蒙古和青海达标的地区数量最多。云南香格里拉、内蒙古阿尔山和青海果洛,都是三伏天适合避暑纳凉的好去处。还有一些地方像西藏那曲,三伏天平均体感温度只有 9.2℃,去了你都会觉得冷。

像新疆这样的三伏天火炉地区,其实也有一些地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比如新疆的阿勒泰,2000 年以来三伏天平均体感温度只有 20.9℃,与吐鲁番这样的火炉地区相比,平均体感温度要低 11.2℃。

 

编辑:陈笑笑  方清静(实习生)  审核: 惟明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