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外卖骑手限速买单?
近期,多地对于配送骑手行驶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发布了规定,配送行业或迎来巨变。7月8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宣布要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其中,要求配送员限速以及一周三次违法行为将停单一天的处罚受到了广泛关注。从社会安全角度看,上述整治十分有必要。此外,淄博、青岛、珠海等地区也对外卖骑手的骑行服务推出了相关规定。( 7月21日央视网)
逆行、违停、超速、闯红灯……日常生活中,外卖骑手交通违法已经司空见惯,以至于大众见怪不怪。那么,如何按下“减速键”,堵住外卖骑手“争分夺秒”“生死时速”背后的安全漏洞?这成了一道考验交管部门的社会难题。
外卖行业快速发展,确实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然而,外卖骑手们抢订单、赶时间、拼速度,罔顾交通法规,不仅危及自身安全,也给他人带来安全风险。外卖骑手之所以争先恐后上演“生死时速”,根源不是他们争强好胜,而是与平台的算法和薪酬考核方式相关——在现有的规则下,外卖骑手的速度放慢,则意味着要么被客户投诉,被平台罚款,要么订单量减少,收入降低。
外卖骑手电动车违法乱象,给民众的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在便利与安全之间,我们应毫不犹豫地选择安全。所以,广州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赢得公众的一片掌声。配送员限速25km/h、一周三次违法行为将停单一天、三个月违规超10次则被全行业拉黑......广州的这些治理措施若严格落实,则必然让整个外卖骑手洗牌。
其实,能否彻底治理外卖骑手交通违法?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这一制度带来的成本压力,换句话说,就是谁来为外卖骑手限速买单?如果把“限速”带来的成本压力全盘传递给骑手,将会有大比例的骑手因收入降低而转行。“限速”带来的派送成本,应当由消费者和平台来共同承担,而不是只有外卖骑手自己。
很显然,在送单量减少的前提下,要想保障骑手的收入不降低,就必须提高送单费用。这意味着,消费者就必须为增加的派送成本买单;同时,外卖平台运营优化算法,减少利益分成。如此一来,或将有一批消费者因为费用增加高而放弃点单。从这个角度看,规范外卖骑手既是法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如果仅要求外卖骑手“减速”,而又想不让消费者增加支出,那么,电动车治理可能难以推动,或是外卖行业的市场规模出现萎缩。所以,消费者做好为电动车治理买单的准备是有一定必要的,毕竟安全是最重要的,也是成本最低的。(黄齐超)
编辑:徐楫越
校对:童非凡
审核:曹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