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企政工干部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王梦璐 河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提升国有企业政工干部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是驱动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不仅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优化管理的内在需求,也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国有企业应主动作为,加大对政工干部的培养与发展力度,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与教育,全面增强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此外,加强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巩固国有企业内部稳定、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新时期政工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一)创新能力
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的标准与要求显著提升,其服务对象亦呈现出显著的变化特征,传统政治思想工作模式亟需革新。在此进程中,政工干部作为引领变革的核心力量,不仅承载着直接执行与管理政治思想工作的重任,更需肩负起推动其优化升级的使命。面对工作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与新挑战,政工干部需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勇于突破现有框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促进政治思想工作的持续进步。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工干部必须具备高度的创新意识,深入剖析当前政治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政治思想工作创新的复杂性与挑战性,政工干部还需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知识储备,以便能够灵活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打破思维定式,为政治思想工作的创新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持。尤为重要的是,为彰显创新的真正价值,理论探索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这一过程不仅是对政工干部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双重考验,更是推动政治思想工作与时俱进、焕发新生机的关键所在。
(二)沟通协调能力
随着工作模式的持续革新与拓展,政工干部面临的工作对象日益复杂多样,涉及的协同合作人员也显著增加。为确保各项任务能够顺畅、高效地推进,对政工干部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育引导过程中,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桥梁,特别是在面对特殊工作对象时,专业的沟通技巧显得尤为关键,它们能够有效促进理解与共识,达成理想的沟通效果。然而,当前部分政工干部对协调能力的重视程度尚显不足,倾向于独立行动,缺乏多方协作的意识与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在工作难度日益加大的背景下,亟需单位内部多个部门及人员的紧密配合与支持。因此,新时期政工干部应当深刻认识到提升沟通协调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加强跨部门沟通与协作,打破信息壁垒,整合资源力量,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政治思想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还能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挑战,确保政治思想工作在新形势下更加顺畅、高效地推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大局,避免各类制约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服务意识
政工干部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矩阵中,服务意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推动政治思想工作优化实施的核心驱动力。政工干部需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深刻理解自身并非管理者的身份,而是作为服务者,致力于满足工作对象及单位的需求。服务意识的树立不仅是对心态的调整,更是对工作实践的深刻指导。它要求政工干部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将人的需求与愿望置于首位,通过深入调研,精准把握工作对象的实际需求与期望。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职责使命与岗位权限,为工作对象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与支持,确保政治思想工作的实施既具实效性又充满人文关怀。具体而言,政工干部应主动倾听、积极回应,将服务精神细化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通过构建开放、包容的沟通平台,促进信息的自由流通与共享,确保工作对象的声音被听见、被尊重。同时,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以实际行动赢得工作对象的高度认可与信赖,为政治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共同营造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素质提升策略
(一)加强培训与教育
国有企业应该精心设计培训与教育计划,以满足政工干部在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的需求。培训内容应涵盖政治理论、业务技能、管理知识等多个方面,确保政工干部具备全面的知识体系。
培训课程应该与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相一致,确保政工干部能够全面理解和支持企业的发展方向。此外,培训与教育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课堂培训、研讨会、在线学习等,以满足不同政工干部的学习需求。精心编制培训材料和教材,以确保内容丰富且易于理解,从而激发政工干部的学习兴趣。
同时,培训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帮助政工干部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培训与教育过程中,应该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以监测政工干部的学习进展和掌握程度,帮助政工干部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和补充学习,同时鼓励参加外部培训和学术交流,以获取更加先进和前沿的知识经验。
(二)定期评估与考核
为了有效评估政工干部的素质和绩效,需要明确评估的指标和方法。评估指标应包括政治素质、问题解决能力、道德素质、服务意识等关键素质要求。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岗位职责和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以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评估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定性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可以通过个人面试、绩效考核、同事评价等方式进行,以获取关于政工干部在工作中表现的定性信息。定量评估可以利用考核表、问卷调查等工具,以数字化数据来量化政工干部的表现和素质。定期评估与考核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明确评估的时间表和频率,从而确保评估的及时性和连续性。此外,考核体系还应明确评估的责任部门和人员,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强化业务指导与帮扶
强化业务指导与帮扶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提供实际业务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帮助政工干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企业面临的挑战,提高他们在业务领域的能力。
业务指导包括在特定业务领域的专家培训、与经验丰富的同事合作,以及提供与当前业务问题相关的文献和资源。政工干部可以从这些指导中获得实际的操作技能和战略洞见,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日常业务挑战。
帮扶旨在建立政工干部之间的合作和支持网络,通过定期举办业务交流会议、合作项目或导师制度实现。政工干部可以共享经验,互相学习,并在业务领域互相支持,减少孤立感,增强团队合作。此外,不同政工干部在业务领域的需求和兴趣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计划,满足每个人的具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