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接触藏鼠疫风险!让“土拨鼠尖叫”留在“表情包”里吧

2024-08-14 14:39 阅读
新华每日电讯

学名旱獭的土拨鼠

这两年成了“网红”
 

盛夏时节

高原草原一碧万顷

四五名游客

围在三只旱獭身边

轮流伸手喂食饼干、西瓜……

有游客上手抚摸

旱獭也不抗拒,甚至“一脸享受”……

 

在自媒体平台热门榜单上

常能看到类似这样

与旱獭“亲密接触”的画面

评论区也是一片

“真可爱” “想摸摸它”的留言

 

对不少游客、网友来说

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可在专业人士看来

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

居然成为“流量密码”

这样的邂逅充满了危险——

可爱“萌宠”暗藏鼠疫风险

喜马拉雅旱獭,又称土拨鼠,因其四肢短粗、憨态可掬的形象,成为网络新晋“萌宠”,被部分网民贴上“圆滚滚”“憨敦敦”的标签。

然而,作为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旱獭身上潜藏着我国甲类传染病——鼠疫。据了解,鼠疫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毒力强、传染快、病死率高。

随着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包括旱獭在内的各类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多。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中,旱獭的分布区是最为活跃的鼠疫疫源地,也是我国动物和人间鼠疫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至2023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通报显示,鼠疫在个别地区呈散发或突发状态。多起鼠疫疫情与人类接触、食用旱獭有关。

2009年7月30日,青海省某地发生一起人间鼠疫疫情,造成3人死亡,共有患者12人,疫源是一只野生旱獭;2012年9月,四川省某地村民食用一只旱獭后感染鼠疫死亡;2014年7月,甘肃省某地牧民误入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放牧后确诊鼠疫;2023年8月7日,内蒙古某地报告1例鼠疫确诊病例,相关部门称该病例接触野生动物导致感染……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鼠疫预防控制科研究员马英表示,旱獭、鼠兔等野生动物体表寄生虫都携带了很多细菌和病毒,如果人类不去主动接触它们,病毒只在动物之间传播,如果主动接触,那么发生传染性疾病的概率会大增。

马英表示,在青海,旱獭和鼠兔栖息在同一生境当中,鼠兔为了躲避天敌,经常会钻入旱獭洞内躲避,鼠兔就很容易沾染上旱獭洞内的游离蚤,所以接触旱獭、鼠兔是非常危险的举动,会让人类暴露在传染危险中。

鼠疫宿主化身“流量密码”不可取

尽管接触旱獭会面临感染鼠疫的风险,但在部分自媒体平台上,旱獭相关的内容仍屡登热门。

一些游客分享的视频中,游客抚摸旱獭并投喂饼干,甚至嘴对嘴投喂食物。此类内容往往因其内容猎奇、画面“可爱”,获得较高的浏览、点赞,甚至成为一些博主的“流量密码”。

输入“土拨鼠 喂食”可以搜索到许多与土拨鼠“亲密接触”的照片和视频截图,这样近的距离暗藏风险。(图片来源:搜索页面截图)

记者在互联网平台检索“呆萌土拨鼠”“超可爱土拨鼠”等关键词,可以看到大量有关旱獭的内容,有人近距离投喂,还有人用手抚摸。不少网友评论称“旱獭好可爱,我也要摸”“去哪里找,我也想去看看”“我以前抓过,毛茸茸的”“据说肉质很美味”。更有网友认为,和旱獭亲密接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

多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通告称,旱獭所携带的菌株是我国已发现的菌株中致病力最强、最容易导致死亡的菌株。接近、投喂、触摸旱獭非常危险,也不能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人间鼠疫疫情,近年来,青海省多地对旱獭密度调查超过国标的地区开展保护性灭杀。

此外,过多的人为干扰,会改变旱獭、鼠兔的生活习性,存在影响鼠疫防控的风险。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草原站站长仁青卓玛说,人为经常性接触动物,它们自然而然就不再怕人,对鼠疫防治效果也有负面影响。

严格管理疫源,规范网络传播

我国鼠疫防控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系统,具备了快速的鼠疫诊断技术,获得了成熟的鼠疫救治手段。人间鼠疫目前虽然属于散发状态,但依然应当及时提升应对能力,消除潜在隐患。

目前,青海、甘肃已制定实施《青海省鼠疫防控条例》《甘肃省鼠疫预防和控制条例》,以立法形式规范鼠疫防控工作。专家认为,鼠疫防控既是一项重大公共卫生工作,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和现实的民生项目,地方政府应严格按照《防控条例》规定,进一步加强猎捕、饲养、交易旱獭等鼠疫疫源动物的打击力度。旅游部门及从事旅游经济活动的经营单位要加强对游客的科普宣传,阐明其中风险,

对于游客而言,不接触旱獭或者其洞穴,更不参与投食、喂食,也不捡拾或者食用其尸体,是避免感染鼠疫的前提。人与野生动物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不打扰它们,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主动接触野生动物,尊重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保持安全距离。

此外,受访专家认为,由于社交平台具有广泛传播、交互性强等特点,接触旱獭、鼠兔等行为极易形成示范效应,社交平台自身也应加强内容审核机制,定期进行内容核查,确保平台减少传播此类危险行为误导公众的内容,避免接触旱獭、鼠兔等行为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误导公众。

所以说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也为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还是让“憨敦敦”的小生灵

留在表情包

和专业人士拍摄的纪录影像里

“远程”陪伴我们吧!

 

编辑:李坚  审核:惟明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