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菜价格“不家常”,是什么引起了蔬菜价格上涨?
全国多地蔬菜价格上涨
北京新发地市场是北京市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据统计,8月份,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为每公斤4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25%。价格上涨较多的蔬菜有大白菜、圆白菜、菜花、西兰花等。
记者在江苏南京进香河集贸市场也看到,豇豆、四季豆、茄子等蔬菜价格略有上涨,黄瓜、鸡毛菜、菊叶涨幅明显。市民孙先生表示,当天买了毛豆、凉粉、豆腐、大白菜,“感觉菜价涨了百分之三十左右”。
据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显示,7月份,28种蔬菜的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为4.79元,环比上涨9.6%,同比跌2.0%,较近三年同期平均高5.1%。其中,黄瓜(涨69.4%)、大葱(涨45.5%)、菠菜(涨34.7%)、菜花(涨30.6%)涨幅超30%。
8月份以来,菜价保持了这种季节性上行的趋势。
专家:高温多雨致菜价上涨

市民反映较多的黄瓜,因为价格在3月—6月连续走低,部分产区提前拔秧换茬,加上前段时间降雨频繁,坐果率低,产量不足,导致市场供应出现短暂断茬现象,黄瓜批发价格一度上涨40%以上。不过目前部分产区价格已经出现松动,随着新茬黄瓜陆续上市,价格将回归合理区间。
目前,整体来看:
蔬菜在田面积和产量均有所增加,6月全国蔬菜在田面积1.12亿亩,同比增加1.0%。这些蔬菜陆续迎来大量上市期,对于夏季蔬菜供应来说,生产基础较好。
随着蔬菜产地转换,后期北方及高山、高原地区的冷凉蔬菜逐渐进入采收旺季,市场供应充足。
短期来看,受产地转换和品种换茬影响,“北菜南运”“西菜东运”的规模会有所扩大。这种跨区调运使蔬菜的保鲜和运输成本增加,也将拉动菜价的上涨。预计后期蔬菜价格保持季节性上涨,但上行空间有限。
湖南汝城县安排农技人员指导农户给正处于块茎膨大期的小黄姜进行拆除遮阳棚、田间培土施肥作业。预计今年,姜产量将超13万吨。
蔬菜采摘后,储藏和运输是重要环节。立秋后,面对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多地采取如预冷储藏运输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市民的餐桌始终保持新鲜蔬菜的供应。专家介绍,随着秋季的到来,蔬菜的供应量会稳定持续地增加,价格也会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之内。
编辑:李孟玲 审核: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