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免费景区“黄牛票”,要找到“牛尾巴”拽出“牛魔王”

2024-08-27 11:34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门票代抢需要吗?”8月9日下午,记者刚到南京博物院附近,便听到有人小声问。循声看去,只见一名身着灰色上衣的年轻男子坐在路边,系着腰包,正招揽客户。记者粗略观察,发现南京博物院门口有多名“黄牛”,便伪装成游客分别向他们询问价格。除一名“黄牛”开价100元外,其余均开价120元一张票。几人都表示成功率95%以上,不成功可退款。(8月27日《中国青年报》)

  为了迎接今年暑期的旅游热潮,不少博物馆在原有网络预约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放票机制。比如,南京博物院将原先当日的“动态放票”调整为“定时定量放票”,每日分4个时间点,定量发放当日票5000张,游客须用实名预约购票。然而,就是这样惠及游客的好政策,却毁在了“黄牛”的“蹄子”之下,我们不禁要问,游客抢不到免费票,“黄牛”为何能?

  还不只是南京博物院。进入暑期,全国各地文博场所成为很多游客增长历史见闻、感受风土人情的选择。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导致一票难求,也让“黄牛”嗅到了“商机”。不久前有媒体爆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外随机采访30位游客,只有两人通过正规渠道预约成功,其他28人都是由“黄牛”代预约的。而在故宫博物院预约系统初始流量中,“黄牛请求”占比接近90%。

  网络预约制度作为博物馆常见的一种入场规则,其初衷是为游客和景区双方同时减负。一方面能为游客节省现场排队购票、验票的精力,方便出行规划,另一方面也能避免高峰时段人流聚集,助力景区统筹管理。然而,这样的好制度、好设计,为什么在具体实施中,却出现了偏差,明明是免费向游客开放的门票,普通的游客拿不到,“黄牛”却能拿到?这就需要顺着“黄牛”的“牛尾巴”揪出背后的“牛魔王”。

  需要追问的有三点:

  其一,有没有“里应外合”?游客拿不到的免费票,难道只是因为游客不会操作、操作不熟悉?事实上,从以往的各种“黄牛票”来看,背后多数情况存在“内鬼”。因此,需要有关部门介入调查,看看多少提供免费票的景区里,存在跟着吃肉喝汤的“门票内鬼”?

  其二,有没有“技术漏洞”?预约免费门票,需要借助软件、网络之类的技术手段,其中,一些“黄牛”也会借助漏洞或者使用抢票软件等等。那么就有必要邀请专家看看,是不是存在漏洞?如果存在漏洞,就要堵上漏洞,而不是让游客到了景区垂头丧气。

  其三,有没有“查处虚设”?没有到位的查处,没有法律的严惩,就会有人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监督始终都是必备的手段。那么多“黄牛”在景区附近游荡,监管部门去哪儿了?有没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故意放纵或者是视而不见?

  综上,治理免费景区“黄牛票”的乱象,要找到“牛尾巴”拽出“牛魔王”,要问一句,究竟是谁养肥了“黄牛”?(郭元鹏)

  编辑:徐楫越

  校对:倪旻

  审核:曹柯帆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