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坠落伤,怎样正确进行院前急救?
蒙万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
高处坠落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意外伤害事件。病人病情变化迅速、复杂,如何在第一时间利用急救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病人做出及时、准确的综合评价,并迅速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提高病人预后的关键。
颅脑损伤、脊髓功能损伤、胸腔损伤(肺部挫裂伤)、腹部及骨盆外伤等是高空坠落伤的常见原因,所以需要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并施救,确保安全。
一、急救原则
坠伤者常并发全身多器官损伤,应遵循“先救人后救治”的原则。先止血,再包扎,再固定,再搬运,动作要轻、要快,不要有多余的震动。
二、快速判断
观察坠落路线,对事故原因进行初步判断,保持冷静,对伤者的精神状态、受伤位置、受伤程度等进行快速判断。
判定内容:现场对伤者进行初步检查,如有无呼吸、心跳停止,有无出血和骨折等症状。
判定患者是否有意识,是否能够自主活动。如果能够站立或移动,就让其躺下,用担架或汽车送到医院,因为有些内脏损伤在当时可能感觉不到。
如果伤员不能移动或意识不清,就不能随意将其抬起或背起来送医院,也不能随意摇晃和搬动伤者,因为脊髓损伤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二次损伤,容易对伤者的脊椎造成永久性伤害。颈椎骨折可使用头部固定器或颈托,胸腰椎骨折可采用脊柱夹板固定,搬运时保持脊椎和肢体在同一轴线上。
三、移除安全物品
从伤者身上取下物品,如安全帽、安全绳、绝缘手套等。
四、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群众发现有人从高处坠下受伤,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保持呼吸道畅通,等待专业人员施救。
五、基本急救措施
如患者无意识、无颈动脉搏动、无胸廓起伏,应立即实施胸外心肺复苏,直至救护人员到达。
六、适当的卧位
复合伤患者应采取仰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领口敞开。
七、就地治疗
休克:立即取中凹卧位,头、胸抬起10~20度,少活动,下肢抬起约20度。
头部损伤:头向一侧,避免舌根下垂,清除其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如果有凹陷性骨折、颅底骨折、脑外伤,则用无菌纱布覆盖,然后用绷带或布包裹。
面部外伤:鼻子和耳朵出血的病人不能堵住鼻子和耳朵,这类病人一般都是颅底骨折,从鼻腔和耳朵里流出来的是脑脊液,如果不小心堵住,很容易造成颅内感染。
颌面部损伤: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拔除假牙,将移位的组织碎块、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清理干净,并解开颈部和胸部的纽扣。如果舌头已经向后滑落或口腔内有异物,可以用12号粗针或20ml注射器针头将环甲膜刺入,同时尽量保持呼吸,尽早做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脊柱损伤:对无法搬动的脊椎、颈骨折患者,应迅速与医生取得联系,等待医务人员前来搬运;如果现场有危险,必须搬运伤员,在搬运过程中,必须先将伤员平放于硬板上固定,以防止脊柱移位或断裂,造成截瘫或死亡。
手和脚骨折:当受伤人员出现严重骨折时,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内固定。骨折可以用木棍、木板、硬纸板等材料进行固定,长度以能够固定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或骨折处不发生错位为准;没有固定物的情况下,将上肢固定于身体一侧,下肢固定于健肢处。
外伤出血:对于失血过多的伤者,现场可以用手或掌用力按压动脉搏动的部位(止血点),这一点比伤口更接近心脏。将厚敷料直接敷于创面,包扎时应以无出血、不影响四肢血液循环为宜。四肢大血管出血时,要用止血带(如橡皮管、纱巾、布带、绳子、皮带等)结扎止血,然后在上臂和大腿的上1/3处结扎止血,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通常是1小时以内,松开1~2分钟,并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
事故中伤者发生断肢(指)的,可用干净的纱布、棉布包裹断肢(指),还可用冰包住断肢(指),要注意避免断指直接接触冰块造成冻伤,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用其他溶液浸泡。
静脉通路的开通:在院前医生到达现场后,快速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2组输液通道,及时补充血液容量,按照先晶体后胶体、后盐后糖的原则进行补液。
实质脏器损伤:从高处坠落很容易造成实质脏器破裂,导致胸腹腔内出血,因此抢救时对无明显外出血、沉默的患者也要注意观察心跳、呼吸和神志是否有变化,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
腹部脏器损伤:肠管暴露时,严禁将肠管收回,可用棉垫包扎,以免造成腹腔感染;胸部的连枷胸可以用宽胶带固定,开放性气胸则要改成闭式气胸。
八、就近转运
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尽快拨打120到就近的医院进行治疗。
总之,对于高空坠落的伤患来说,正确的院前急救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续救治的复杂度及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