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浪漫七夕地 天工开物城

2024-09-27 17:47 阅读
江西省社科联

一、七夕爱情文化

新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方文化特色鲜明,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认定的“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是“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发源地。

七仙女雕像

在新余,仙女下凡的传说自古有之。早在西汉时期,今天的仙女湖一带就流传着“樵夫偶遇仙女对弈”的传说;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干宝在其志怪笔记小说《搜神记》中,又记载了发生于“豫章新喻”的“毛衣女故事”,第一次有具体地点地记载了仙女下凡的故事。除传说之外,新余各地还散布着关于七仙女、七夕等相关的古迹遗存、地名。如千年古村鹊桥村,古桥银汉桥,古溶洞神牛洞、织女洞,等等,无不给新余平添了浓厚的七夕爱情文化氛围。

二、天工开物文化

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生于1587年,江西奉新人,与汤显祖、朱耷二人构成晚明江西三大杰出人物。1634年任江西分宜教谕,著成《天工开物》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文化就源于此书,历经近400年积淀,成为江西为数不多的能与世界对话的一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书中所记载的夏布刺绣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余发扬光大冶炼技术,因钢设市,有着江西最大钢铁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锂盐生产基地。2023年,还承办了国内首次天工开物文化主题省级学术研讨会。

当代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宋应星为“中国的狄德罗”。2021年5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中国提议在嫦娥五号降落地点附近的8个月球地貌的命名申请,宋应星为8个地貌地名之一。

《天工开物》

三、红色革命文化

新余既是革命老区,又是中央苏区,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红色资源丰富,革命遗址众多,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余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牺牲的有名有姓烈士1400余人,无名烈士数以万计,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北伐军进入江西最惨烈的一次战斗——北伐军仰天岗战斗在新余发生。

毛泽东主持召开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与江西省行委的联席会议--著名的罗坊会议在新余召开。

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异地调查——兴国调查在新余进行。

毛泽东积极防御的军事方针——“诱敌深入”作战方针在新余确立。

周恩来称赞的“中国妇女热烈参加前线工作”的典范--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总共在部队服役三年,有一半时间是在新余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震、王首道、肖劲光、肖克、李富春、林伯渠、谭余保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余战斗过生活过,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值得我们传承弘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