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
梁务清 袁贤彬 广西医学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一区
肺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可为肺结节的定性诊断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对提高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通过CT扫描定位进行的肺穿刺活检称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
一、适应症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对于未能确诊的肺部结节病变、空洞病变、双肺弥漫性病变及纵隔肺门占位病变进行穿刺。CT横断层扫描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可准确显示病灶的大小、位置及内部情况,以及与血管等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尤其适用于定位难度大、病灶在肺门及纵隔附近者。通过该检查,取得目标组织,通过病理学检测,可以提供可靠的组织病理学依据,以判断下一步治疗方向。
二、安全性及疼痛
该手术是否安全是相对的。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是先行定位扫描,通过CT确定病变部位、穿刺点、穿刺方向、穿刺深度,在避开骨骼、血管、气管等重要解剖结构的前提下,选择最短穿刺路径,确保安全、有效地将穿刺针刺入目标组织。
该手术疼痛感并不强烈,因为会在皮肤和胸膜之间进行局部麻醉,在麻醉针刺进皮肤时,会有局部胀痛,当麻醉药发挥作用后,局部不适感也将逐渐消失。当刺进肺组织时,由于肺部无神经分布,患者不会有太多感觉。穿刺的过程较快,患者不会有太多疼痛感。穿刺手术结束后,部分患者的针口局部有轻微疼痛感,一般1~2天后会逐渐消失。
三、常见并发症
该手术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总体来说是一项安全的技术操作。经皮穿刺活检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出血、胸膜反应等,发生率虽高,但是一般程度轻微。
(一)气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是少量气胸,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气胸在10%~20%以上,患者会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如气胸体积在30%以上,需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二)出血。肺内或胸膜腔出血,1~3日可自行吸收,少数病人痰中带血。大咯血和胸膜腔出血的发生率低。
(三)胸膜反应。操作过程中,患者出现连续咳嗽、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大汗甚至晕厥等一系列表现,可能与迷走神经反射有关。及时予以患者吸氧和监测其生命体征,并注意保暖,预防休克。
四、活检穿刺操作
在实施活检穿刺前让患者采取相应体位,便于固定和后续穿刺。
(一)穿刺点选择。术前CT扫描定位,CT计算机标尺可以计算出肿瘤大小,以及距离体表定位皮肤距离、方向,模拟进针的线路图,确定合适的穿刺点、进针角度、深度,尽可能避开重要器官选择最短穿刺路径,使用标记线选择最佳水平的穿刺点。
(二)局部麻醉及穿刺。用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麻,使用合适型号的一次性半自动活检针(18/16G)及配套的同轴穿刺针,从体表标记的穿刺点穿刺进针,活检针经皮穿刺通过胸壁、胸膜腔脏层胸膜刺入肺组织,调整穿刺的进针角度和深度,在CT扫描下确认穿刺针在病灶内以后,使用活检针进行活检穿刺目标组织,取得的组织标本用固定液进行固定,最后送病理科检查。
(三)同轴技术。应用同轴技术一次穿刺可多次活检取材,创伤较小。
五、注意事项
(一)术前注意事项
1.术前完善相关检查资料。需要评估患者机体功能及基础疾病。患者需要配合医生对部分药物短时停服或调整用量来降低术中风险。
2.落实术前准备。对于精神紧张或咳嗽的患者,术前可给予镇静或止咳药。患者术前勿处于饥饿状态,建议进食1~2小时后进行检查。
3.综合分析CT定位拟穿刺时患者体位,穿刺前要充分考虑影响穿刺安全性的各种因素,包括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充分了解病灶的大小以及累及的结构,尤其血管的关系。
4.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告知穿刺活检的必要性和相应的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5.护士提前于床旁安置留置针。
(二)术中注意事项
术中患者应保持安静及体位固定,穿刺时需要配合医生做好屏气,全程避免说话、咳嗽、打喷嚏等。若有任何问题,可举手示意。第一帧扫描CT成像后,直到穿刺完成,均需要患者保持体位,全力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长,穿刺精确度会大大提高。
(三)术后注意事项
1.穿刺后需禁食2小时,24小时内以卧床休息为主,勿剧烈咳嗽及运动。穿刺部位需72小时不沾水,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
2.若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出汗、心悸等情况,请及时告知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