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症”到底怎么治

2024-10-28 09:03 阅读
当代江西

“不少成年人恨不得把手机当成“贴身随从”,每时每刻带在身边。有网友认为:“太长时间不看手机,我会觉得自己处在信息‘真空’状态。”

凌晨3点还在狂刷网络短剧,等红绿灯的短短几十秒都要点开短视频,甚至有人连走路、骑车、驾驶时都不忘掏出手机翻一翻……生活中,这样的“低头族”几乎无处不在。

相关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看电子屏幕的时长接近6个小时,大约每13分钟就会使用一次手机,其中有3个小时以上在刷短视频、看直播。

越来越多的人日益沉浸在这一方小小屏幕中,一个隐形的枷锁正悄然束缚着我们的生活——“手机依赖症”。面对这种越来越流行的“病症”,我们该如何开出“药方”?“手机依赖症”到底该怎么治?

 

01

也许一提到手机依赖症,人们往往首先就会联想到青少年。有研究显示,全球青少年手机依赖的流行率已高达25.7%。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心理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加之好奇心比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在他们看来,在手机游戏中可以找到现实中难以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社交媒体上,可以找到相逢恨晚的“知己”缓解无聊和慰藉孤独……以至于被手机毒害的孩子越来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被网络支配的不只是青年人。不少老年人也沉迷手机,让儿女们困扰不已。他们有的流连网络平台疯狂购物,有的宁可不睡觉也要追网络小说,甚至有的花养老金为喜欢的主播打榜应援。

这些“染上网瘾”的老年人并非个例。2024年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份,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网民已超3.66亿人,其中60岁以上的网民超1.57亿人。而51%的中老年群体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超过了普通网民。

“手机成瘾”的风还吹到了儿童阶段。正如“85后”网友所说:“3岁的宝宝,已经会自己用手机看《小猪佩奇》了。”一项针对留守儿童使用手机情况的调研表明,在广大农村,随处可见留守儿童从早到晚抱着手机,甚至通宵达旦地玩游戏的情况。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儿童沉迷短视频、直播、社交软件、网络小说。

当然,手机依赖症还存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9.2%的受访者感叹自己经常不由自主地看手机,会因为手机不在身边感到心烦意乱;还有64.9%的受访者表示离开手机难以认真工作,导致效率低下;甚至有20.9%的受访者因过度依赖手机导致情绪容易烦躁或低落。

也就是说,不少成年人恨不得把手机当成“贴身随从”,每时每刻带在身边。有网友认为:“太长时间不看手机,我会觉得自己处在信息‘真空’状态。”

一言以蔽之,手机依赖症已经渗透到各个年龄段。

 

02

可能有人会说,在互联网时代,对手机和网络过度依赖无伤大雅,但事实远不止此。

有报道显示,一名14岁女孩因不眠不休玩手机81个小时后突发昏迷,险些猝死。‌据专家介绍,长期接触手机,会导致颈椎曲度变直、腰椎病变、脱发、视力下降、睡眠质量下降、记忆力下降、消化功能异常等症状。尤其是在弱光的环境下,会造成眼底出现损伤,引发眼睛充血等不良情况。

此外,因沉迷手机酿成的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比如,一名员工在建材公司工作时,因低头玩手机离开规定作业区,导致衣服卷入齿轮机无法挣脱,最终不幸身亡。‌

对手机屏幕的过度依赖,无限侵蚀与挤占了我们宝贵的时间、健康的身体,还有我们的心理健康、生活态度和幸福获得感。

河南郑州的一名高三女生,因玩手机被老师没收后,从教室窗户跳下,导致重伤。原来,这名女生平时沉迷于手机游戏,经常熬夜玩到凌晨,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还有,江苏南京的一名14岁男孩因沉迷于手机上的暴力视频和游戏,最终居然在家中持刀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

一个个惨痛的案例表明,沉迷手机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具体而言,会因长时间玩手机引起网络游戏成瘾综合征、情绪暴躁和行为失控等问题,甚至会因突然离开手机而产生抑郁、心烦、焦虑、易惹怒等心理障碍。

许多碎片化、低质量的信息摄入,不仅大大挤压深度思考和学习的空间,更滋生了心浮气躁的心态,直接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社交和情感交流。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和你坐在一起,而你却在玩手机。”这句透露些许悲凉的话一度火爆网络。曾有一则新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说的是在一次家庭聚会上,一位老人多次想和孙儿们说说话,但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于是老人撂下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一怒之下摔盘离席。

试想,家人聚会都如此,与同事、朋友更不用多说。无怪乎有网友会感慨,“手机连通了世界,但阻隔了亲情、友情”。

 

03

手机屏幕之外,是更广阔的天地。当然,信息化时代,隔绝手机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思考的是怎样让手机回归工具属性,不让手机对个人生活僭越太深。

多一点自律。不可否认,有不少人在依赖手机之后,会产生一种罪恶感,从而尝试去减少玩手机的时间。为摆脱手机的“被支配感”,不少年轻人开始主动与媒介保持距离,纷纷开始“数字排毒”,开始控制屏幕使用时间,甚至是“网络断联”,重新启用被智能手机淘汰的“功能机”。对于自控能力还不足的青少年来说,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制订计划、管理时间,以及自我激励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手机成瘾问题。

多一分沟通。大部分人沉迷视频和游戏,多数是因为寻找心灵的慰藉和满足感,这也是老年人和小孩以及职场失意的年轻人更容易沉迷手机的原因之一。现实中,有不少家长一发现孩子沉迷手机,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是一顿打骂。其实无论是孩子也好、老人也罢,当发现他们沉溺网络,不妨多倾听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引导他们找到更健康的娱乐方式和社交途径,也许更容易帮他们走出手机的“包围圈”。

多一些爱好。内心充实的人,空闲时间不太会沉迷于手机,往往喜欢把时间花费在实实在在的事情上,例如阅读、旅游、运动等。拥有一个健康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让我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是减少对手机依赖的好办法。此前火爆全网的“最暖爸爸”陈伟,就是通过与女儿一起制作DIY手工玩具,不仅帮助女儿成功减少了对手机游戏的依赖,还通过互动增进了父女之间的感情。

电子屏幕再绚丽夺目,也比不上现实世界的五彩斑斓。远离电子屏幕,脱身网络世界,有空就多看看书、听听音乐,和久未谋面的朋友聊聊天。找到生活的“兴奋点”,把闲暇时间填满,或许才能真正与手机来一场“断舍离”。(陶成)

 

编辑:吴梦婷

审核:温小强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